《用橡皮筋作动力》 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课本五上《用橡皮筋作动力》。本单元是力的教学单元,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弹力。设计思路是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实验设疑、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亲自实验,充分感知橡皮筋的形变,:然后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这类现象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弹力"的概念:最后把所学的知识广泛联系实际。
本着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课堂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直截了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数教育者都在实践中认定了这一点。
1.师:上课前老师想先了解一下,你玩过的玩具小车是靠什么作为动力运动起来的?
2.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精心设计,实验操作,获取知识。
(一)初步探究
1.师手举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橡皮筋的另一端卡在小轮子上,我们把固定橡皮筋的这边作为车头——就是前,这边就是后,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谁想来试试?
学生演示装小车,运动小车。
(二)深入探究
1.师:唉,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
(师板书:距离,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圈数)
2.师:那么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就越……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少,小车行驶距离就越……
我们通过什么来证明我们的猜测(实验)?
怎样实验?
可以小组先讨论一下。
(生答)
你们的设想真好,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单
3.师:(出示记录单)
4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在黑板上整理如下:
小车行驶的 橡皮筋的
方向 方向 相反
距离 圈数
远 多
近 少
(三)认识弹力
1、师: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出示铁架台、钩码。请大家注意,我这里挂了3组橡皮筋,没错吧?这是一个100克重的钩码
师演示:挂上一个钩码后,橡皮筋的变化。
得出弹力的概念。
(四)引申出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体验弹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