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逝与永恒——《最后一头战象》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22:5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消逝与永恒——《最后一头战象》解读

辗转在夜深人静的床上,一闭上眼睛,头脑中就出现了一头垂暮的战象,缓缓的走向远方的画面,是那样的清晰可辨。白天,反复的阅读着沈石溪的这篇脍炙人口的动物小说,以至于嘎羧的形象时时处处充斥于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消逝的最后一头战象,却将忠诚推向永恒,折射着坚定信仰的人性光辉。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四个感人的片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通读全篇,我们感受到的是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独特魅力:惊心动魄的故事构成悲壮的风格、生命文化的意识构成作品的主旋律、现实生活的折射指向人性的提升。正如沈石溪自己所说: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那么,如何将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长文短教?在着力语言运用的大目标下,如何破解作者的语言密码?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预设性引领:
一、信仰与归属。
翻看教师用书和很多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对嘎羧的评价定位为具有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的英雄。仔细揣摩课文最后一段: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躺在了一起。是什么信念让千百年来遵循生死规律的大象做出了这样的决定?那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归宿感吗?它懂得象的规矩,死了后要和自己的祖先在一起,它不该忘记给了它第一生命的祖先,它的归途应该在那里。最终,它选择了和自己的战友们在一起。所有的“孝”和“义”都没能盖住它们深厚的战友情和浓厚的战斗情,它记得自己的身份,它为战而生,为战而埋!因此,嘎唆在临死的那一刻,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的,凝望着天空”。它离开了,没有人知道它内心有多苦,也没有人知道它的内心有多幸福!
也许厮杀疆场的日子深入骨髓,也许并肩作战的回忆无法磨灭。但这一切,不正是心中执着的信仰吗?和同伴睡在一起,心灵才会得到真正的安宁,生命的意义才不会因苟活而变得平凡而熠熠生辉。虽然动物小说的动物不能开口说话,因为动物一旦开口说话,那就是童话,那就是寓言,那就是神话,那就是幻想小说了。然而,沈石溪笔下的许多动物实际上是披着动物毛皮的人而已。课文的这一主旨,不正是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的最好诠释吗?教学中,是否可以就这一论点做一些有意的,浅层次的剖析?
二、小说与电影。
小说与电影的共通之处,可以让我们从文体为切入点,在学生头脑中构建画面。
1、初步理解课文环节中,可以引入电影的镜头形式,发人深省的故事情节如同电影回放,哪些画面已经深深镌刻在你的脑海中?
2、小说的特点就是情节曲折,有些是情理之中,有些又出乎你的意料之外,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例如,平日里优哉游哉的嘎羧重回战场,出乎意料,进一步感受战争不在,嘎唆在村里人的关心下慢慢恢复了身体的创伤。其实,这种伤痛,它并没有忘记,它只是埋在了心底。
3、当镜头定格,留给我们的是无限震撼和遐想,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感悟。为静止镜头配上画外音的形式,可以将理解课文和语言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此环节可以完成对文中三处细节的教学:其一是嘎羧见到象鞍的一刹那神情异常激动……其二是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缅怀战友,思绪腾涌……其三是嘎羧静静地躺在墓坑里,凝望天空……在这三处,可以设计或说或写的练习,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沉入到文本当中,发挥想象,体会嘎羧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随文练笔,聚焦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走进其内心世界,倾听其心声。例如用品读课文细节的方法,品读“重回战场”这部分课文内容。透过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词,我们一定已经感受到了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同学们,请选择一处尽情抒发嘎羧的心声吧!
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仿佛望见了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也许这里曾经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也许是                        
三、叙述与描写
细致的描写,创设出意义深远的意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即使平铺之叙的叙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波澜。
例如,嘎唆老了,它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睡,无精打采的样子。叙述的背后,我们感到嘎唆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归途。可怜的嘎唆,它一直受着煎熬,它舍不得和它并肩作战先它而去的战友们。
再如,披挂象鞍后的豪迈,和嘎羧的衰老形成明显的对比。嘎唆临走的时候配挂上了象鞍,它要重温旧时的英勇豪迈,它要重温昔日那段凝重的历史!尽管回忆是痛苦,但是也要回忆!英雄垂暮,壮心依旧!教学此环节可以将原文中对嘎羧的外形描述还原,体味字里行间作者对嘎羧的怜悯和疼惜,而此时嘎羧的形象无形中也一定会变得更加高大。
再如,离开村子的时候,嘎唆满怀着深情啊,它不吃不喝,但是它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三圈,对一头日暮归途的大象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它的心中还带着无限的不舍啊!它富有人类的感情,它懂得知恩图报,它舍不得给了它第二生命的村子和村民啊!但是,它却无法有其他的选择,尽管它舍不得村子,舍不得村民,但是,它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头战象,它知道自己的归途在哪里,它必须和自己的战友在一起!
这样,阅读教学以丰富的语言为凭借,抓住本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尤其是从描写动作和神态的句子,甚至词语中,引领学生去想象,去揣摩嘎羧内心的想法。这样的自主思维、自主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更让孩子们习得了品读课文细节,自主感悟动物小说的方法。这样的对话,涵咏语言,闪现的是文学意蕴的张力!这也是动物小说的阅读课堂关注的文体的特点。
用朴素长远的观点来看,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凭借习得的语言素养融入社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还是应时刻关注孩子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生存素养的培养。我认为有效的课堂练笔中也可追求言意兼得,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仅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同所有的语文书中的课文一样,它只是一个典型。《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只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户,孩子们渴盼的是窗外更遥远更神秘的广阔空间。课后应该想方设法将课内外融合,在学习与实践之间铺设一条通道,这样的拓展将更为有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2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