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式讲故事教研专题实施方案
孩子们非常喜欢听故事,所以故事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很棒的“媒体”。在故事中,孩子们通过复述、思考、体验等获得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还促进了大脑思维的发展。另外在情感社会性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确定本班教研专题为参与式讲故事课题实验。
一、课题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4、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力。
5、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将课堂和其他的教育资源联系在一起,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二、工作目标
1、本专题侧重于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读、讲、演、编等形式,在继承传统精神文明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受到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和成长,倡导个性化发展,提高讲故事的技巧,保持讲故事的热情。
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改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要实现中小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就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2、教学认识论。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或措施
1、读故事:每天每名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一则优美故事,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符合当时语言情境。
2、讲故事:利用最后一节课时间,请几名学生给大家讲故事,讲出故事梗概,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
3、编故事:采取看图编故事、想象故事、续编故事、创新故事等形式编故事。
4、演故事:选取教育意义较强的故事进行编创表演故事,编课本剧。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一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8月—2010年9月)
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家长明白此课题的重要,做好研究准备,购买优秀故事书或把原来学生的好的课外书,交到班级图书角,统一使用,安排具体事宜。
2、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开展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能力得到提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3、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月)整理、汇总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案例、学生收集资料、展示学生成果等,撰写结题报告,总结撰写科研收获,进行后续性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