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4-28 20:48:37
|
只看该作者
(二)营造氛围,促进阅读
1.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
我校在图书藏书量上绝对是农村小学首屈一指的,因为这是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曲格平教授亲自捐建的。
学校图书馆中科普类的书籍占到10%,所以我们有阅读上的优势。于是我们把每周三定为“科普阅读日”,在这一天里,全校所有的师生都阅读科普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天居然成了学校一景。
2.建立班级科普图书角
建立班级科普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我们已经调查了班上学生的存书情况。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科普书并不是很多,甚至上没有。“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可以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来读。
3.建立网络阅读平台
因为互联网中有关科学学科知识的各种网站也非常多,如关于科学发明、生物资源、地球科学、天文、化学物质等科普网站;各种有关自然科学教学的专题网站;各类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站;另外还有各种个人网站和各级政府网站等。我们可以将这些有用网站进行搜集、分类,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点击进入相关网站搜索信息资料以拓展科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可以说信息技术为科学阅读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教学平台。
4.保障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我校学生早晨到校时间较早,很多学生都在上课前一小时就到校了,就可以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科普读物;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时间(30分钟左右,在不影响课内作业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这些时间,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学生组织开展,如讲科学家的故事、说说某个物品的发明过程,介绍最新的发明创造等,让学生来推荐好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活动以科普阅读的内容为主,促使他们阅读。早上和中午加上课活时间,有老师在班里督促学生阅读,每个时间段都保证半个小时,慢慢再把时间放给学生自己,毕竟没有老师的陪伴,小孩子的自觉性小,容易散漫,甚至只做老师布置的其他课下作业,科普阅读又会形成纸上谈兵。
5.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科普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要向家长介绍科普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科普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为此建议科学教师每天都布置一些科普阅读的范围,让学生有时间有目的的进行阅读。真正的科学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科学高手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科学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领悟。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家长大多数时间都在农活上,无暇顾及孩子在干什么,所以,我让住得近的同学组成一个阅读小组,回家后聚在一起交流,阅读,并找一个小组长进行监督,同时把这一情况告诉家长,让他们有时间也参与其中。
(三)指导阅读的方法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
1.科普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
课堂上必须创设宽松的环境,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以自读,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不能都是逻辑推理,常规思维,要有形象思维。单提出问题不够,在脑中要能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构造出种种鲜活的形象。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在有限的课堂里能开展无限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鼓励学生把平时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哪怕是些怪想法
2.阅读材料的选择
一要广,学生的阅读面要广,博览群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等领域的皆要涉及。
二要精,可从三方面去着手:(a)、延伸性材料,就是对某一物品的相关的介绍进行延伸性的课外阅读。 (b)、扩展性材料,就是在课本中学过某项制作后,一定要看看现在的发展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c)童话式的材料,针对低年级的孩子的阅读特点和习惯推荐一些童话似的科普读物。
三要远,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要“放长线钓大鱼。”比如对科普名著等也可开始早期阅读。
3.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的方法很多,欧美国家流行的语文的五步读书法是很值得借鉴荐:第一步,浏览,求一个轮廓的了解;第二步,提问,留待下一步思考;第三步,阅读,读通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边笔记;第四步,复述;第五步,复习,以巩固获得的知识,得到新体会。
另外我们也可以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一、信马由缰法。二、蜻蜓点水法。三、囫囵吞枣法。四、改弦易辙法。
(四)读说写结合,养成习惯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愈是夸张,却蕴含着一条重要的治学之道。尤其是少年儿童的阅读,贪多贪快,看过就忘。如果不作进一步引导。兴趣也必将不能持久,我班的“读书大王”王慧丽同学,近一年说向图书馆借阅读物一百多本,可时间一长,连书名也忘了。因此,我在辅导课上,将这一例子作了分析,并列举了古今中外名人摘抄卡片的事迹,最后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科普读物的同时,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坚持每天写科普日记,写上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哪怕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也可以。每天早上到校后,临近的同学就可以随便聊聊自己昨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科普日记的知识,还是零散的,只有经过整理集中,才真正学到某个方面的有关知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次科学课上,我将自己的科普阅读中缝剪贴材料,作了内容介绍。接着将八开的印有横线的图画纸人手一张办“信息”小报,过了星期天,同学们都及时交上,真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字迹端正,尤其是刘雪梅同学的“动物”小报,传阅了中高年级各班,对大家很大鼓舞。从此,一张张手抄小报不断出现。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读、抄、写、说”等活动,逐步培养,巩固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真正在学到知识中尝到甜头,使兴趣得以持久。活动正如曲箫歌同学在日记中写的一样:“从科普书籍上,我了解到国内外科学新技术突飞猛进,还有奥妙无穷的天文地理和有趣的动物。从此,我再也不只看文学书了。”
另外鼓励学生写科普文,对于在平时日记或作文中写的优美的科普文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我已将学生的优秀科普文发到我们学校间的网站上,而且成功的举办了第一届晒书成小学科普文大赛,共收到参赛文章300篇,基本涵盖了二三四五六年级的全部学生,学生的文章能够获奖、上传到网络,更能激起众多同学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实际上是引领他们走进科学的世界,接受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阅读科普书籍可以开阔儿童的视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的渠道,提供想象的典范,促使儿童具有创新的意识,并促使儿童产生对未来的向往。当学生在幻想和想象的世界里驰骋的时候,它还可以作为学生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剂,并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
四、科普阅读式科学课堂
从同学们对科普读物的阅读上,我经过认真观察、仔细研究,摸索出了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科普阅读与课堂整合的科学自主学习模板: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自主展示──问题阅读──拓展延伸”的学习模板具体操作:
1.在我们学校建立的科普阅读网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这些阅读材料对你有哪些启示?交流一下(课上前五分钟)
2.产生了哪些问题?
3.猜想假设
4.动手探究
5.合作交流
6.没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7.如何寻找答案?(《小学生科普阅读系列丛书》还有就是“科普阅读网”)
8.交流
9.拓展延伸
10.形成自己的作品
此模版的应用,都体现在学生的科学日志上,当然了,科学日志还记着学生预习的提纲、做的练习题、复习的提纲等,基本上就相当于学生自己的随身记录,我们把这戏称为“小科学家的随身记录本”。对于科学日志,老师不加干涉,学生自行设计,自行整理,前几天我们还开展了优秀科学日志的评选,范围是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还真发现了不少有特点的记录本。如:五年级王慧丽同学的版面清晰,字迹娟秀,实验图文并茂,堪称精品呀。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进行了大肆的宣扬和奖励,相信又会刮起一阵强劲的比学赶帮超的学科学风。
而且这种课堂自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很可喜的是每天放学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去办公室问我科学作业是什么,我就笑着告诉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读读书,做做实验,耶!这就很自然的把科学课堂延伸到课外,让生活为科学服务,让科学为生活护航。
人类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而创造的历史就是想象力发展的历史,甚至可以说,想象力是第一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应该说,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创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丰富的想象,人类用丰富的想象力,给自己描绘了最灿烂的生活图景,面对未知的世界,人类总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他们想象所及的范围内,试图给出答案。一个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人们的创新与创造,而想象力永远都是创新与创造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