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化学《石灰石的利用》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6:1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化学《石灰石的利用》教学反思
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设计了《石灰石的利用》这节课。从教学效果看,我基本实现了设计意图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引入新课,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情境”对充满矛盾冲突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往往看得多,想得少。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课前让学生收集含碳酸钙的物质。利用了“如何检验同学们所带的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呢?”这个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逐步引导学生从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评价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知识。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对装置中“是否需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能用石蕊试液检验二氧化碳”发表观点。思维的碰撞,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地理解,而且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非常乐于用自己设计的装置进行实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接着引导学生对四组样品进行实验——展示样品成分——产生矛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学会新知识。设计旨在新旧知识的矛盾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结构寻找共性,深入思维,总结规律,正确加工信息,从而突破“碳酸盐检验”这一重难点。从本节课教学来看这种“情境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我相信我继续坚持这种教学设计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的用加网罩的酒精灯代替酒精喷灯灼烧蛋壳,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节约实验时间,学生探究意识浓厚,实验现象更易观察。课前,在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准备“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煮熟鸡蛋”的演示实验时,我发现书上生石灰的用量太大,鸡蛋煮熟时间太长。我又想到将鸡蛋埋在生石灰中,但利用这种方法刚煮熟的鸡蛋很热,不好剥皮,学生不易观察实验现象,且浪费时间。于是,我用鹌鹑蛋代替鸡蛋,去壳后放在一只小试管里,将试管插入生石灰中进行实验。实验经过我这样改进后,即节约了药品和时间,又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本堂课教学中共进行了六个实验,使得实验的重要性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非常显著。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在本节教学准备过程中,广泛查阅了各种资料,其中,视频《火烧圆明园》、《虎门销烟》让我一度难以取舍。但我在认真分析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后,认识到学生对这部分历史事件耳熟能详,若将这两个视频引入课堂不仅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也会使学生的实验探究难以充分展开。因此,我将这两个视频换成图片。在处理视频《工业石灰的烧制》时,因为学生对石灰的烧制了解甚少,开始我将其加到教学设计中,但考虑到可演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实验,两部分内容出现重复,而多媒体演示实验的功能是为一些不能在课堂上呈现的实验进行补充,所以将此视频也删除了。而将圆明园烧毁前后的照片呈现给学生,不仅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也使知识的过渡更加紧凑;引入于谦的《石灰吟》不仅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使得原来零散的三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显现出来,从而突破这节课的另一个重难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不仅启发我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使我认识到网络的普及的确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和资源的机会,但若不会有目的的取舍,反而会影响整堂课教学进度的实施。过度关注学生感官的刺激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因此,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台上装有石灰水的瓶子和久置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不溶物,请学生思考白色不溶物形成的原因、成分、如何检验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及如何除去,并让学生亲手实验。设计这样的习题不仅让生活走进化学,同时也强化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在设置“检验实验台上的干燥剂是否完全失效”一题时,仅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没有对此袋干燥剂的成分进行探究,力求学生“吃得了”,而且“还想吃”,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分析的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反思不足,才能力求进步。本节课我将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很多知识都呈现在PPT上。从本节课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吸收知识,需要课上对知识进行记录、整理,课后对知识进行再现和巩固。而这部分学生在课上,往往不能很好地兼顾理解与记录PPT呈现的大量信息,我的板书设计内容又比较简单,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产生障碍。我觉得“如何兼顾好ppt呈现的内容与板书之间的关系”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不断思考实践的问题。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教学设计固然重要,但若缺乏灵活善变的教育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教师若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那么教师首先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还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气氛的能力。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4 13: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