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4-26 12:42
标题: 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很久没有正规地去上过一节语文课,今天应年段老师的要求再一次上《杨氏之子》,有太多需要反思的地方。也又一次印证了“教而优则仕”是教学资源的流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错误走向。脱离一线两年,弊大于利。前天有挚友提醒我在2011年汇报课后研讨时一行家对我的叮嘱:“希望王老师能坚持在教学一线。”两年忙碌过后,挚友的提醒实是醍醐灌顶。现就今天的课反思如下:
一、课前谈话,目的混乱,当机不能立断。

以往的谈话都是从语言的魅力出发,与单元主题契合。比如“精神”与“神经”的玩笑,既活跃气氛,又暗示语言的魅力。今天的谈话从称谓入手,“我们习惯性地给老师前安上学科的标签,比如教语文的我们一般称为语文老师,教数学的称为数学老师,我教大家劳动,是不是就叫劳动老师?”显然有学生感觉不妥,他们都知道称我“王老师”,第一步,没有什么启发。接着提示“中学的学科比较多了,比如教政治的称    ,教英语的称        ,教生物的称         ”,好吧,都还说得过去这样的称呼。快速抛出一门学科《动物学》,是不是也称老师为“动物老师”,显然已经是很不礼貌了。此举一是让学生在惯性反应中体会到不妥,而是提醒着礼貌用语,学生果然是可以明白的。当时有种想法直接过渡到课题,可惜自个儿的反应不快,难以当机立断。现在想起,如果当时这样过渡:“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反应敏捷又不失礼貌的小孩”一样也是可以的。至于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完全可以在初读课文时引导。

二、课中推进,节奏拖沓,状态不复当年。

我对时间的把握历来不是很好,为自己找的借口是关注学情,把每一个环节做足,让学生学的充分。这个理由是没有错的,具体到40分钟的课堂上,肯定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取舍。而今天的课还是有种想把自己设计的一些所谓精彩之处进行充分的展示,于是整体就延时了。

初读读正确,以检查预习切入,指名读,不顺,“诣”生读成“旨”,预习不到位,直接正音即可,“此是君家果”语序读错也是纠正即可,或者再来一位同学朗读即可。范读之后的练读、齐读,齐读是不太有效的,完全可以再来一次指名读,检验是否把握好了节奏,初读的正确立足于文言文的节奏,是最有必要的,至于字音读错,添字漏字,词序颠倒都属于朗读常规,不必深究。多音字“为”的处理是正确的,提醒正确读法,至于原因,留待理解文意时解决。

再读读明白,设计的考量是循序渐进。默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55个字,默读是否合适?可以朗读,一则继续练习读好文言文,二则不必担心55个字所花的时间。三个难理解的字词,是在多次上课中学情反馈过来的,“惠”,目的是了解“通假”,随意说出“有人说通假字其实是古人的错别字”,这话是鲁迅先生的意思,但是也不太科学,完全没有必要说的话,后悔。“闻”似乎也没有必要提出,照今天的课来讲。“夫子”的理解是有需要保留的,采用的方法是列举之后的归纳梳理,学生印象应该比较深刻。重点语句的理解,“为设果”是有必要做足的,但还是散漫了,学生说了意思,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追问不对,应该是“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指向更加明确。

三读悟精妙,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对话。本环节的引导是成功的。学生谈体会,先从孔君平的话说起“这是你家的水果。”立即追问“难道不是吗?”这是不悱不启的体现,意思是在引出学生对孔君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而后就容易体会到杨氏之子回答的妙。但推进仍然随意了些,以至于有点重复引导。节奏可以这样安排:1、理解孔君平的言外之意;2、读杨氏之子应对的话,学生理解杨氏子的言外之意。3、由两者的言外之意领悟应对的妙。然后再次读两者对话去体会“反应快”、“有礼貌”,再次升华“甚聪惠”。悟得精妙,再次朗读,想必效果会更加明显。

四读能背诵,有预习的基础,再通过三个环节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显然不是问题。要是能指名背诵,尤其是让第一个朗读课文的同学来尝试,检验本节课学习的效果,想来会好的多。

三、课后回想,记住遗憾,思考前行方向。

教学和电影一样都是门遗憾的艺术,但这不是借口,备课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实践,而课堂的状态显然需要日复一日的实践,做研究的不一定能上课,能上课的人不一定擅长做研究,但他们有着教学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如果努力一点,提升一下理论水平,那才是真正的研究者。脱离课堂对于我是不可能的,脱离课堂实践确实是我最大的损失。幸好还没有太长的时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好吧,自己要是知道怎么走路,那想必是可以走得坦然一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4-26 12:42
《杨氏之子》教学预案

仙游县鲤南中心小学  王金炼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聪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难点】从语言体会人物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

1、课前玩接话游戏。老师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

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学生交流类似的句子。

3、简介文言文

一、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2、释题: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呢?

二、初读,读通顺。

1、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正音。注意指导多音字“为”、“应”的读音。

2、师范读。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本,配乐朗读。

3、生练习读文。

4、齐读。

三、再读,读明白。

1、提示学习方法,生默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方法提示:参考注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展开想象;结合课文插图等)

2、生读书自学。

3、重点词语意思点拨:惠,通假,指导书写,板书在中间。闻、夫子。

4、同桌合作,说说课文的意思。

5、指名说说课文的意思。

6、齐读课文。

四、三读,悟精妙。

过渡:读到现在,我们能知道了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板书:甚聪惠)

1、生默读课文,找出体现“甚聪惠”的文字,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重点评析以下语句: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预设:1、孔君平会以什么语气说这句话?为什么?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这个句子。

适当提示孔君平的言外之意。

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1、由孩子的回答,你体会到什么?

应声答曰——体现反应快(板书:反应快)

孔君平拿姓做文章,孩子也拿他的姓做文章,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板书:回答妙)

“未闻”二字体现了什么?(有礼貌)

还有哪个地方也体现了有礼貌?(为设果)

3、引读,读出语言精妙。

4、拓展说话。

(如果来的是李君平呢?如果来的是黄君平呢?)

五、四读,背诵课文。

配乐,师生一起试着背诵课文。

六、总结,布置作业。

1、学法总结,传承文化。

2、简介《世说新语》,拓展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

              反应快           惠 -- 慧

甚聪惠   回答妙         

              有礼貌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