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 关于帮扶学困生转变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08:4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准确地说就是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按照学校要求,我帮扶了两名学困生,这两名学困生成绩明显低于同班其他同学,其中一名同学还有过性质恶劣的打架不良记录,受到学校纪律处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不断思索:从哪些方面进行帮扶?怎样帮扶行之有效?
下面就我帮扶的实际情况谈一些具体的建议:
1 了解情况,摸清问题所在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全面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在班级、学校的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只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才有利于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我先找班主任谈话,继而电话联系家长,并主动找该生交流, 综合起来,他们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点:①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常欠交作业或抄袭作业;②性格胆小,怕事,怀疑自已,缺乏自信;③好犯错误,缺乏自制,自由散漫; ④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娇生惯养,逆反心理;5.破罐破摔,意志薄弱,做事缺乏韧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采取了如下四个措施:①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②找他们谈心,提出恳切的希望;③与他们做朋友,缩短之间的距离;④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措施。记得学校办公楼楼梯的墙上有一行醒目的字:“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想,这句话对我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很有帮助,也使我对学困生的进步和成功满怀信心。
2 捕捉“闪光点”,学会赏识
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要学会欣赏。有一位心理老师说过:“人最深切的期望就是得到他人的欣赏。”学生天生喜欢老师的赞扬,对他们需要爱心、耐心、恒心、细心,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我这样跟他们说:“你们成绩不理想,其实并不是能力问题,需要改变学习方法,合理安排生活学习时间,保持最佳状态,相信自已,做后来者居上。”在转化教育这两位学生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励法的重要性。激励使他们精神振作,激励使他们理智地克服各种困难,激励使他们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激励使他们的进步之火燃得更旺,重新找回自我,激励使他们不断地向真正的优秀生迈进。课堂内外,我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和每一次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和进步,我也及时加倍地鼓励和扶植。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他们俩是能够有所改变的。
3 激发兴趣,展现自我
学困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往往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我试着“投其所好”,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的优点、长处来克服其不足、缺点,耐心说服疏导,肯定他们哪怕很微小的进步,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动力,进而自励进取,使他们在学习和纪律上不断进步,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勿庸置疑,学困生在学校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到排挤和轻视,很少或没有能力和机会参加各项活动,与优生比较,他们是有一定差距。我理解他们的苦衷,休谅他们的难处,明白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处境,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状的课本知识。如此,就容易把他们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我创造机会,示意引导他们积极举手发言,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正确答案,马上给予肯定;布置作业时,我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让他们能轻松地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批改作业时,我优先批改他们的作业,当面批改,精批细改,没有简单用“√”或“×”了事,而是将错误之处记下来,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变得胆大、主动、自信。在我的“帮班助生”小册子中,其中一位同学在“学生意见”栏中这样写道:“老师,我感受到您对我的重视和期望,我不会让您失望。我现在慢慢爱学习了,爱动脑了。现在我主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发挥特长,展示我不为人知的一些其他方面,(能力和才华)我还能帮助同学做好多事呢!”我很欣慰,我感受到小小进步和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自信。
通过这段时间的辅导帮助,他们的变化让我更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作为教师的我能投以满腔的热情与爱心、耐心去开导教育他们,任何孩子都是可塑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6 14: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