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1: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读后感
七坊中心学校     韦贵荣

最近看了《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这本书是杨聪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结晶,由“叙事篇”和“随笔篇”两部分组成。在叙事篇中,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学实例,展现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同时也为教师与学生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书中所记录的教学故事和教学实践总结,好多方面与我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也给我带来教学上的启发,在今后教学中我要巧妙恰当运用,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争取成为一名好老师。
杨聪善于细节描写,特别是多维度的师生“对话”,让人误以为在看小说。然而,这些生动的师生情感交流绝非“虚构”所得。“对话”是走进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很多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彰,皆出于教育者无法打开学生的“心门”,不屑于“对话”,没时间“对话”,不想“对话”,不会“对话”,种种原委。在杨聪的书里,你随处可见真情流露的师生交流,课上富有弹性的问答,课间朋友式的倾情交流,课外的电话、短信、日记、作文,乃至假期的鸿雁传书。老师是那么主动体贴地问询、慰抚、激励,学生也那么无间地交换心声、倾诉、感恩。有意栽花,无心插柳,短如微博“互动”,长若绵绵“情书”。杨聪显然是一个深谙此道的“心灵捕手”。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所创设的温馨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杨聪老师深喑此道,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实践。
案例1:制作名片
新接手一个重新组建的六年级班级,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都不熟悉。杨聪老师首先给自己制作了一张“名片”,拉开了相互之间认识的序幕。名片包括自己的姓名、工作志向、兴趣爱好、喜欢的名言、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第一节课上课之初,他将自己制作的“名片”举在手上,让学生猜想这张小纸片的作用,然后自己做了介绍,将这张纸片贴在了讲台的右上角,提醒同学们在课间可以随时来查看和摘录。
在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发现给自己制作一个“名片”,是让大家熟悉自己、了解自己的一个好途径,于是大家有了新学期第一次很有趣味的作业——制作自己的个性化名片,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后面的课上,杨聪让孩子们一个个地念自己的名片,让大家增进印象。孩子们在课间更是走这桌,看那桌,相互欣赏创作的名片。没几天,大家都成了“熟人”了。对于班多、经常换年级的英语老师中来说,这一点对于尽快熟悉每一个学生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方法。
案例2:无所事事
语文课还剩下一些时间,杨聪让孩子们做作业。不多久,有几个孩子做完了作业,开始玩起来或者闲聊。杨聪走过去问一个学生:“你现在有空吗?”孩子不好意思地用手摸下头说:“作业做完了,没事了。老师,你要我做些什么吗?”杨聪说:“如果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看课外书、练钢笔字、画画、朗读课文等,你就去做。要是很空闲,老师就要给你布置一些作业给你一个人做。比如抄写字词、课文等很无聊、很吃力的事情。你说呢?”
这位同学一听,向同桌伸了一个舌头,急忙说:“老师,我有事做,我还要看《安徒生童话》呢。”……从那以后,在自学课上,当有学生听到杨聪老师说“你现在很空闲吗,那老师单独给你布置些作业!”他们就会会心地笑着,主动地忙自己该忙的事了。
在教学中我们也会有“无所事事”的时候,虽然也有类似的处理方法,但我觉得效果还不理想,总有说话贪玩的孩子,或许是做的好不够细致,不够有耐心,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我们一直说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面对的是怎样的材。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当教师真心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感兴趣,能够和他们开展心灵的沟通,把握他们思想脉搏的时候,学生的不良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可能觉得,每天忙着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和他们沟通、谈心呢?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进一步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其实“功夫在诗外”,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孩子永续发展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孩子自然就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何愁他们不会进步呢?我们这样做了,何愁成不了一名好老师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