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七年级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解析教材分析重难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0:5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综合资料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解析(第1课时)
初稿:王新华(安徽省巢湖市散兵中心学校) 修改:张永超(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审校:夏晓华(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1.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会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平面几何的一般方法.



2.教学目标解析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就是说,要明确它们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应立刻想到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能在给定的图形中找出这些相等的角或互补的角,要特别注意性质中的条件,防止误认为“同位角总是相等的”、“内错角总是相等的”“同旁内角总是互补的”.由于目前对于推理证明的要求只是“简单推理”的层次,还不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证明几何命题,因此还不能要求学生熟练地应用这些性质,但应要求在进行简单的推理时利用这些性质;在给出的推理中,能够说出推理的依据是哪一条图形的性质.



(2)平行线的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安排的.性质1是类比平行线的判定,通过探究得出,性质2、3则是以性质1和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为依据推理得出.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平行线的性质1,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探究发现过程,经历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平行线的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推理获得过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逐步学会简单推理.另外,平行线的性质是类比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学习的,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利用判定(性质)研究性质(判定)这样一种研究几何图形常用的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0:51:02 | 只看该作者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初稿:王新华(安徽省巢湖市散兵中心学校) 修改:张永超(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审校:夏晓华(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1.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知识,是证明角相等、由位置关系研究角的关系的的重要依据.从其所处的地位看,它是在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对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也是以后学习平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平行线的判定是根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关系,判定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而其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它们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教科书正是从平行线的判定入手,通过回顾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逆向思考,从而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互逆关系.
教科书是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观察等活动,探究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同位角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平行线的性质1,其后,让学生根据“思考”栏目和平行线的性质1,探究、推理得出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
本节课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推理,感知言之有理、有据据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类比和转化思想的渗透与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及其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是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的推理过程的逻辑表述.
2.重难点突破
(1)平行线的性质1的探究
突破建议:
①引导学生准确作出平行线和截线,并强调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②引导学生观察、辨析“三线”形成的“八角”,哪些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③要求学生尽可能准确地量出在两条直线平行时,“三线”形成的“八角”的度数,并填表;
④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同位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⑤变换截线的位置至,经历再观察、再测量、再验证的过程;
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并尝试用符号语言描述;
⑦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性质1与平行线的判定1文字表述的区别,明辨性质与判定的异同.
例1.如图,已知直线,直线与直线分别相交.
(1)直线被直线所截的同位角有哪些?数量关系如何?
(2)直线被直线所截的同位角有哪些?每组同位角都相等吗?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1的应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的前提是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则第(2)题中直线没有说明平行,所以得到的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1)直线被直线所截的同位角有4组:∠1与∠5,∠2与∠6,∠3与∠7,∠4与∠8,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5,∠2=∠6,∠3=∠7,∠4=∠8;
(2)直线被直线所截的同位角有4组:∠1与∠9,∠2与∠10,∠3与∠11,∠4与∠12.由于题目没有指明直线是否平行,所以这4组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2)性质2、性质3的推理表述及简单应用
突破建议:
①结合探究平行线性质1所画的图形和表格,观察、比较其中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进一步设问:图中的每组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从直观操作和观察中直接感知与发现;
②对学生直观感知得到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关系,引导学生借助平行线的性质1来进行推理和说明,并尝试用文字或符号语言表述说理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和表述平行线的性质2和性质3;
③对于平行线的性质2和性质3的推理说明与简单应用,不必强求规范和一定要用符号语言表述,只要有条理、讲明白即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提高和加强.
例2.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1)从∠1=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2)从∠1=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从∠1=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题目在AB∥CD的情况下探究∠2、∠3、∠4分别与∠1的关系,首先需要分清它们是同位角,内错角,还是同旁内角.当然,当第(1)题解决后,也可以根据对顶角相等和邻补角的知识来解答第(2)、(3)题.
(1)∠2=,因为AB∥CD,∠1和∠2是内错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2=∠1.而∠1=,所以∠2=
(2)∠3=,因为AB∥CD,∠1和∠3是同位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3=∠1.而∠1=,所以∠3=
(3)∠4=,因为AB∥CD,∠1和∠4是同旁内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1+∠4=.而∠1=,所以∠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0:51:21 | 只看该作者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解析(第2课时)
初稿:王新华(安徽省巢湖市散兵中心学校) 修改:张永超(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审校:夏晓华(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1.教学目标



(1)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研究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说理.



(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联系和区别,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清它们.



2.教学目标解析



(1)运用平行线的性质研究较复杂的图形,首先要能在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两条直线是平行的,这些角的位置具有什么关系?再确定运用平行线的哪一条性质进行说理或计算.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通常需要先说理、再计算,特别要明确每一步计算或推理的依据,初步了解解题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联系是,它们都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图形;区别在于,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恰好相反.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首先要分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是已知了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还是已知了两条直线已经平行,探究相关角的数量关系.在明辨解题的条件与方向后,再考虑解题的步骤与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0:51:45 | 只看该作者
《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初稿:王新华(安徽省巢湖市散兵中心学校) 修改:张永超(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审校:夏晓华(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安排了1个例题,主要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来进行推理和计算,展现了完整的推理过程,不过这里只要学生能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出所求角的度数即可.此例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感受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完整的文字推理过程,感知几何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打好基础.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其前提是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因此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通常需要首先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教科书练习第2题就是先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DE∥BC,然后再由DE∥BC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所求角的度数.
教科书上一节是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是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很容易将它们弄混,怎样区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重点就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
2.重难点突破
(1)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
突破建议:
①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应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应明确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哪些元素可以抽象为直线,其中哪两条直线平行,例如,操场上的平行线、棋盘上的平行线等.
②其次,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必要的说理,明确要求的对象及其合理性.
③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虽然目前不要求严格规范的推理和书写,学生只要能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解答即可.但是作为几何证明的准备,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每一步计算或推理的依据,尽可能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逐步养成说理有据、言之有理的逻辑习惯.
例1.一位自行车运动员在一条公路上骑车,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若测得第一次拐弯的∠B是,则第二次拐弯的∠C应是多少度?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由题中“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可以得到,图中AB与CD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2得,∠C的度数与∠B的度数相等.
由题意得,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C=∠B,而∠B=,所以∠C=
(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
突破建议:
①准确、全面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是根据“三线”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是由“数(角的度数之间关系)”到“形(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而平行线的“性质”则是已经知道两条直线平行,推导由“三线”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是由“形(两条直线平行)”到“数(角的度数之间关系)”的推断.
②结合具体习题巩固理解成果.一方面,解题需要明确每一步推理或求解的依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还是判定,是什么性质、什么判定;另一方面,选择一些既用到判定,又用到性质的简单综合题进行训练.如利用教科书练习第2题,让学生切实感知同一问题中,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体会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不同.
例2如图,已知:∠1=∠2,∠A=∠C,那么AE与BC平行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在进行分析、推理时,需要说明每一步推导的依据,到底是平行线的性质,还是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的哪一条性质或判定.要步步有理、有据.本题答案是:
AE∥BC,推理过程如下:因为∠1=∠2,所以根据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DC∥AB.因为DC∥AB,所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A.又因为∠A=∠C,所以∠3=∠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E∥B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1: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