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获奖课《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9:0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资料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正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师第二中学 黄晓玲
●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О知识与技能:

1、理解锐角正弦的意义,并能运用si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О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2、      通过学生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通过提出困惑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О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主动参与探索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О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能用正弦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О难点:1、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2、正弦概念的理解.

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从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并通过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作图、猜想论证,配合由浅入深的练习,使学生不但知道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而且加以论证并会运用.

●教学方法

1.教法学法:

本节采用“探究——推理——发现”模式.

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学法突出探究、推理与发现.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三角板等作图工具.

●教学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活动1:结合新疆当地实际情况以及书本引例引入本课

2:电脑展示教材76页引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9:03:43 | 只看该作者
问题  为了绿化荒山,市绿化办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提出问题:你能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吗?
学生活动:熟悉背景,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设计意图:
О结合新疆当地实际情况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О培养学生发现数学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求新知,发现规律
1.解决问题
隐去引例中的背景材料后,直观显示出图中的Rt△ABC
(1)    想一想: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个实际问题吗?
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了解学生语言
组织情况并适时引导;
学生活动:组织语言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意识,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学生总结并完善后的数学问题:
在Rt△ABC中,∠C=90°,∠A=30°,BC=35m,求AB.
(3)议一议(出示教材76页的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教师活动1:出示问题.
2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表现,适时引导.
学生活动:应用旧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比值”以及“固定值”的表达,为得出结论奠定基础.
(4)归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组织.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О让学生从这一情景中得知我们研究的重点不再是“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把注意力转移到“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О让“比值”的研究首先进入学生的视野,建立了数学模型,为下一环节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类比思考
议一议:(出示教材77页的思考)
如图,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A=45°,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观察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反应或与
他们共同讨论.
学生活动: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强化了学生对“比值”
的关注,点击重点.
3.归纳猜想
(1)归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那么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2)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归纳猜想.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
О让学生体验合理的猜想是数学学习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
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证明猜想,形成概念
1. 在“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平台中演示、验证猜想.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
学生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猜想的正确性的快乐.
2.证明猜想
教师活动:出示猜想,观察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找到证明猜想的方法.
(出示教材75页探究)任意画Rt△ABC和Rt△A'B'C',使得∠C=∠C'=90.∠A=∠A'=α,那么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学生活动:思考、寻找方法并验证.
设计意图:
О培养学生的论证意识,提高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活动的能力.
О通过证明认识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的结论,从而引出“正弦”的概念,突出重点.
3.形成概念
正弦的概念及表示
       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sinA,即
注意:正弦的三种表示:sinA(省去角的符号)、sin39°、sin∠DEF.
教师活动:课件给出概念,解释并强调正弦的符号、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正弦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理解正弦的概念以及正弦的表示.
设计意图:概念的引入已是水到渠成,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中,经历一个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研究过程.
环节(四):理解概念、应用提升
1、 概念辨析
教师活动:
提问:如图:∠B的正弦怎么表示?
出示判断是非:
(1)sinA表示“sin”乘以“A”  .    (  )
(2)如图,sinA= (m)             (  )
(3)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也扩大100倍 (  )
(4)如图,∠A=30°,则sinA=   . (   )     
学生活动:思考,理解概念.
设计意图:
О通过判断是非加深学生对正弦概念的理解,随着问题的解决更加深了学生对角度与比值的对应关系的关注,进一步的渗透了函数思想.
О通过是非判断引导学生注意:
①sinA不是 sin与A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
②sinA 是线段之间的一个比值, 没有单位.
③一个角的正弦值与边的大小无关,只与角的大小有关,锐角一旦确定,正弦值随之确定.
2例题讲解
教材79页例题一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求sinA和sinB的值.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相互口述解题方法后,派代表详细叙述,同时出示详细解题过程(板书).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解题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评议,组织语言叙述解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
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相互合作,在交流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О巩固正弦的概念,形成能力.
О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为学生完全独立的解决问题尽可能的排除了障碍.
3、巩固新知
(1)在Rt△ABC中,∠C=90°,BC=2,sinA=,则AC的长是(   )
            A.       B.3        C.       D.
(2)在正方形网格中,∠α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α的值是多少?
α
                 
(3)(依据认知水平)
在Rt△ABC中,∠C=90°,AC=2,sinA=.,求AB、BC的长.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练习
学生活动:分析、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
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既能独立思考,
又能相互合作,在交流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
了提升.
О巩固正弦的概念,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螺旋上升,形成能力,达到了较高要求.
О体现了“实际——理论——实际”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得出结论,再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数学的思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思路.
环节(五):自我评价、总结反思
问题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回顾、思考、组织语言回答.
设计意图:
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以及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О帮助学生提炼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必须要掌握的技能----(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2)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问题2:本节课你认为自己解决的最好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活动:一边口述、一边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回顾、思考、与同伴交流、组织语言回答.
设计意图:
О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否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能否与他人沟通合作等等.
О培养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的意识.
О这一环节与同学交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的信任,感受到被同学肯定的快乐.
问题3 :你还有什么困惑吗?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组织语言说感受、困惑.
设计意图:
О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布置作业
1、对于自己还存在的疑惑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查寻.
2、教材85页习题28.1第一、四题(仅求正弦值).
3. 用计算器试着探索锐角的正弦值的求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9:04:13 | 只看该作者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说明

──正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师第二中学 黄晓玲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节的第一课时.以下是我对该教学设计的说明.
一、本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1.教学内容的本质
本节主要研究正弦函数,教材从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对正弦函数的讨论.这个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就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和这个锐角所对的直角边,求斜边的长.通过讨论30°和45°的角与其所对的直角边和斜边的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出对一般情况的讨论,即对于任意给定度数的锐角,他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否是一个固定值.对于任意锐角的正弦函数,教材中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探索得出了对应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相等,从而得到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度数一定时,这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由此可以得出正弦函数的概念.
2.教材的地位以及作用
从《数学课程标准》看,本节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重要基础.同时,锐角三角函数建立了锐角与比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函数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本节正弦函数的学习是学生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起点,正弦函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提供了思想上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不仅是关注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和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基于如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有机联系的三个层次.
1将“知识与技能”中的“理解锐角正弦的意义、能运用si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并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定为本节课必须达成的目标;
2将“过程与方法”中的“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在主动参与探索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定为一个中期目标,循序渐进的达成;
3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的“在探索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以及“过程与方法”中的“通过学生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通过提出困惑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定为一个长期目标持续坚持下去,从而内化成学生自身具备的一种习惯.
三、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以及函数相关知识,为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奠定基础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下面我将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叙述如下:
困难①:本节学生首次接触到以角度为自变量的三角函数,学生很难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度数固定,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应对措施①: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展开讨论:在讨论直角三角形中,30°和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为固定值的基础上讨论锐角为任意给定度数的情形.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可以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体验: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度数一定时,这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这为认识正弦函数的概念铺设了必要的台阶,从而水到渠成地概括给出正弦函数的概念.
困难②:对正弦概念的理解.
学生能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固定时,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就固定,但将这一过程与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有一困难,也就是与函数联系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对正弦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应对措施②:在已有特殊角的经验之上结合几何画板直观演示,让学生从演示的变化过程中体会:无论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每固定一个角度,都有唯一的一个比值与之相对应.从而建立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与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这个过程出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将新知与旧知(函数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的概念.
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教学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九年级学生思维活动特点,我采用“探究——推理——发现”模式,在教法上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在学法上突出探究、推理、猜测与论证.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现的全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变教师知识的传授者的身份为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我将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环节展开: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呈现出来,给了学生亲切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规律,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本节课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共同探索、验证猜想为主线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达到课程目标的教学要求.
3.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需要老师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同时,找出思维漏洞,使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4、通过小组活动以及学生的互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被同学认可的快乐,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点评

好课  发表于 2015-3-14 2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3-14 21:2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13: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