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与随笔 一“课”多上中的齿轮风波
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豫北小学 周林锋
学校规模小,三至六所有开科学课的年级都是我这自诩为科学爱好者包干,理所当然,学校的实验室和仪器室也是我一个人转。因为能以爱好来经营职业,虽然累点,但还蛮有趣味性。
科学上课准备实验器材比较烦琐,为了提高器材的利用率,我就想了个“懒”办法,准备的实验器材各年级共享,不管哪个年级的实验器材,一般我都尽量按照课时安排,让各年级学生都“玩”一次。对低年级来说是“前置性学习”,高年级就是“复习”了。
这次,先上课的是六年级的齿轮传动,感谢省“四配套”工程,在准备好分组实验的小套齿轮模型后,我发现实验室下面的柜子中还有些大齿轮传动模型。为了强调感官上的效果,数数分组活动数量也够,加上大的器材也经得住“他们”折腾,我就原先准备的小齿轮撤下,临时决定将小齿轮换成了大齿轮。
在一同安装的时候,出问题了!有的小组组装的模型转动灵活,有的组,包括我安装的模型却转动生涩,举步维艰,让我倍感奇怪。下课后,我将组装的模型拆开重装了一下,晕,还是没有丝毫的改善。
接下来是三年级的课,三年级的学生看到满桌的器材,早就坐不住了,加上他们上的课比起转齿轮来说真是有点枯燥。我上了会儿,发现效果不好,干脆让其先动动手,释放其活动一下的欲望。在得到我的允许后,学生们热情高涨。安装后,学生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有的组齿轮转得呼呼带风,有的组转两圈就卡顿一下,转动齿轮的同学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还有的组模型转几圈后,齿轮和固定齿轮的螺丝干脆就“离岗”……在他们忙的同时,我也正忙活着看哪儿出了问题。
这时有学生来汇报:“周老师,组装的螺丝有长有短。”“是吗?”忙把模型拆开,将负责固定的三个螺丝放在一块对比,还真是这回事,有一个螺丝长了一点点,大约1毫米的差别,这点不注意对比真是难以发现。不用说,这长螺丝肯定装在手柄处,试着重新组装,真成功了!三个螺丝长短相差极小,这位学生的观察力好厉害啊,比我这老师强,有点羞愧。
隆重表扬一下,发现螺丝有长短之分的学生名叫季荔帅,很聪明的一个帅小伙儿。在我的提示下,加上季荔帅同学的指导,各组陆续组装成功,齿轮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第三次上课是在五年级,五年级有几个男生,是兴趣小组的活跃分子,小组的小设想﹑小论文他们班投稿发表最多。果然结果也没让我失望,真玩出了新“方法”。他们玩的是齿轮组合“大阵”,两个﹑四个……甚至七八个组的齿轮模型组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一个齿轮的带动下,几十个齿轮一齐转动,场面壮观!也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第四次上课的是哪个班呢?你猜到了吗,不是四年级,而是六年级的“炒冷饭”,我就不好意思详细说了。
想来,这样的课活泼有余,严肃不足,但对我们这些小学校的孩子应该还是有些收获的,无形中也提高了器材的利用率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算是对得住省“四配套”工程这些投入吧!
最后,总结时间到:首先自我批评,告诫自己:小伙子,课前准备要充分,然后是严肃批评材料的生产厂家,考验科学老师的观察力也不是这么考的吧,怎么就没在在装齿轮的袋子中放一个组装说明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