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文中还有两个人物与他们是对立的?他们是:
德国兵 日本鬼子
2.他们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残暴 凶狠 穷凶极恶
3.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句子一(德国兵):
“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
预设句子二(日本鬼子):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 糖 金戒指 抽出刀……扭 拉 打 揪 拧 撞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面对这样的夜莺雨来,你心中对他们有什么感情?
喜爱(板书)
2.面对这样的敌人,你心中对他们有什么感情?
憎恨(板书)
【设计说明:从人物特点到内容理解再到体会感情,通过抓重点词语,分析句子的方法,希望学生能有一个纵向的情感体验,不仅知道表达了什么,而且也为领悟表达──怎么表达出来的──做好铺垫。】
五、体验战争的痛苦,呼吁和平
1.夜莺和雨来的机智勇敢帮助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却没有让和平永驻人间,几十年过去了,仍然不断有人为了制止战争的脚步而不断付出鲜血和生命,雷利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这样一位卓越的父亲,不能在为人类做贡献了,这样一位慈爱的父亲不能再陪我散步嬉戏了,我的心情怎样?
2.学生读“悲痛”的有关段落。
3.是啊,战争不仅仅是胜利和荣耀,更多的是流血和牺牲,所以“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妻子不再失去丈夫,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我们要──
引导学生齐读出“呼吁和平”的句子。
5.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战火中的孩子们──
引导学生读《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最后一节。
【设计说明:因为在词语理解中已经侧重理解了后两课的词语,而且借助词语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后两篇文章更适合朗读,所以就把这一环节的重点放在有感情朗读上,让学生在前半部分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对和平的祈盼。这样设计我觉得使整个单元的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加突出。】
附:
一、感悟文章的写法
1.品析题目
合作探究:《夜莺的歌声》是个很吸引人的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汇报中明确: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夜莺的歌声》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美好的。
2.感悟文章的详略
(1)回顾《夜莺的歌声》的主要内容
汇报中帮助学生理清顺序:诱敌──入林──送信──歼敌──放哨。
(2)思考:“歼敌”是战斗中很精彩的部分,为什么写得略?
交流中明确,本文旨在表现小夜莺的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歼敌”过程主要写游击队的表现,相对主题而言是次要内容,理当略写。
3.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1)首尾呼应
出示《夜莺的歌声》的相关段落。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②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汇报中明确: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首尾连贯的。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2)前后照应
默读《小英雄雨来》,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想想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交流中明确: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设计说明:领悟表达架设了由读到写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作者在题目、详略、表达等方面的写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认识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的写。】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1.示例
(1)回顾我们已知道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等)
(2)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了这样的修辞手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拟人)
“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 听懂了吗?”(夸张)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比喻)
交流中明确,运用上这些修辞手法,可使句子更加鲜活。比如第二句,让我们感受到了敌军官的凶狠。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敌人恐吓的语气,恶狠狠的语气。
2.自主学习
浏览其他三篇课文,找一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都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汇报中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样写的好处,比如,把那双手比喻成“鹰的爪子”生动地表现敌军官的凶狠。感悟之后,引导学生充分读出自己的理解。
3.我来显身手
(1)学生试着填写下面的句子。
弟弟的小肚子吃得圆溜溜的,像 。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像夜晚的北京,像 。
他跑得飞快,像 。
(2) 好像一把把小剪刀。
犹如一道道彩虹。
好像一面镜子。
(3) 像 。
像 。
像 。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由的画,自由找,自由读,感受到修辞的妙用,接下来通过一步步地练习,自己也试着这样说和这样写,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