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10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不可预设太细,指令太多,而应该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注意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和思维的活力。在《这样教,行吗?》这一教学片段的设计中,教师首先利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的记载,让学生在感受数学文化的过程中积累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割圆术,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中引导学生产生理性思考,初步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这一结论。这一教学过程,实际上为下一步学生的动手操作预留了良好的空间,从而使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就案例中的教学而言,还显得有些仓促、单薄,不应就此浅尝辄止。其实,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事物、获得表象,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概括。
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要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否则,学生的操作就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在上述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再精心组织材料,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计算,进一步体验和感悟刚才得出的结论,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自己“发现”的新知。这样的操作也才真正沟通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联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我们在教学时,切勿被教学形式所累。有效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精心设计操作过程并能适当指导,为学生创设主动实践的机会,开放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体验,增长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