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4年高一化学课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键听后感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星期三听了庞君老师在高一(3)班上的化学课,课题为《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
 
 学习目标:
 
 1. 知道离子键的概念、成键的微粒、成键的作用力。
 
 2.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
 
 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新课引入:钠和氯气反应(应让学生描述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用多媒体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不必手写)
 
 自学互动1
 
 让学生阅读21页,并回答
 
 
 
 离子键
 
 (1)定义:                                                  ;
 
 (2)成键粒子:               和              ;
 
 (3)成键元素:一般是                 元素和                    元素;
 
 (4)成键条件                                          。
 
 自学互动2
 
 (1)电子式的定义                                 ;
 
 (2)试用电子式表达常见的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
 
 这一步的导学案设计不错,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导学案一步步进行。
 
 课堂检测
 
 下列说法中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
 
 A.任意两种元素之间的化合
 
 B. 两种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
 
 C. 任何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
 
 D.特别活泼金属元素与特别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
 
 2.写出下列常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式
 
 氮原子        、铝离子        、Cl        、Cl-       。
 
 庞君老师对教材比较熟悉,多媒体的设计不错,上课有激情,不过教学手段不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整节课老师讲多练少,总怕学生不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没有能够充分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在课堂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与求知欲望,在探究与求知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老师还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努力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不断加强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管理的水平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强化教学的责任心,改善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心态提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为保中高一招生时整体成绩不高,学困生较多,从老师的提问中也可看出,集体回答气氛活跃,但要让一位同学起来回答确实很难。因此老师备课时一定要做到课本、导学案与课件同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