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5 16:24:06
|
只看该作者
一、 征集校园文化建设意见
设立对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开放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见箱,采取不记名投搞的方式,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更好地集思广益,让每一个校园人和关心学校发展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来,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亲身参与学校物质环境建设就是培养学生崇高道德,培养合格公民的一种重要途径。他说“当每一个孩子都为美化校园倾注了心血,都有一株自己精心培育的花,校园里随意采花的行为就会自然消失了。”这也启示我们,当每一个人都为校园文化建设倾注了一份心血,他们就会视校园文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而倍加珍惜。
二、制度文化的修订完善
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引领下,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更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生命生存的场所”,是“生命的乐园”。学校的每一项制度应以“人”为本,为“人”服务,要服务于生命的内在的发展。知识社会的特征之一:“除了变化不变,就是一切在变”。然而我们学校的制度制订后,在新的课程理念和标准指引下也从未进行过调整或修改。为了实现民主、和谐、有效的管理,让制度体现人文关怀,更好地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服务,我们应召开由全体教职工参加的制度修订会议,共同商讨后进行修改,让制度“来源于教师,服务于教师”。
三、以简单易行的活动为载体,开展文化建设
1、“报喜鸟展板”的建设。这是名校的“喜鹊行动”的借鉴。在校园的文化长廊中为师生建设一块展板,把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成长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及获得的各项荣誉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给学生一份被欣赏的期待;给教师一种去发现的动力;更是给师生一种精神激励,使校园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充满希望的。
2、“国旗下讲话”、“讲故事比赛”等活动的落实实施。这样的名词,相信每位学校领导和教师都不会陌生,德育工作计划中也不乏它的身影,但在学校的日常活动实践中却是屡屡缺席。这样的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都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克服多大的困难,仅仅需要我们有这份意识,发出这项指令就能实现,然而它对学生精神成长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由于条件落后,我们开展不起也不需要五花八门的特色活动来支撑,把这样一两项简单易行的活动落到实处地开展好,我们的校园文化也会丰富多彩。
四、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制订新教师的成长规划
经验不足是新老师的致命弱点,但充满激情却是他们身上的最大亮点。德国教育家等斯多德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制订新教师的成长规划,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将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有效促进学校的教研活动的开展。
五、书香校园建设
每一所名校的文化都各具特色,但也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共同的一点,那就是“书香校园建设”。古今中外,读书被视为个体精神发育和民族精神成长的需求。英国在1998年9月就提出了“打造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口号进行阅读推广;芬兰也启动了“学生阅读工程”;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也对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等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
围绕书香校园建设的三个要素,书籍、校园(良好的环境)和书香(阅读氛围),前两个我们都是具备的,缺的就是书香。如何才能让校园弥漫着浓浓的“书香”?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所以,要营造书香校园,就要把教师和图书联系起来。图书室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但乡镇学校也几乎没有配备图书管理员,我也导致了我们这宝贵的资源只作为学校硬件的像征摆设在图书室里。相对于名校的“书吧”、“读书节”、“读书考级”、“藏书票”等富有特色的 读书活动,开放图书室,鼓励师生共读就显得容易多了。初始阶段可以用制度加以约束,促使这项制度成为习惯。这一项简简单单的举措也在体现着学生、教师、学校共赢的三维管理策略。
不管是哪个项目,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都不能急功近利,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最近发展区的优势,以先进的理念作为引领,这项文化工程定会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深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将以高雅的校园文化给学生播下一颗“精神的种子”,让他们带着美好的信念、执著的追求,在向往的未知世界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校长研究丛书)作者项红专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