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4-14 18:33
标题: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雪中送炭、噩耗、深情厚谊”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中朝两朝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1)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2)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3)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②重点出示:A、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B、“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小结第一自然段的学法。(投影)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了解段意:(问题: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再读课文,品析词句,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
   感情朗读,体会感情,填表小结。(了解本段内容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运用学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检查自学,及时反馈矫正。
   注意听导语(只说一遍),根据导语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小金花是在什么时候听到妈妈牺牲的噩耗的?
   听到噩耗后,同志们和小金花有什么反应?
   在这分别的日子里,我们看着满脸泪水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感叹道:……
   当我们面对架着双拐、背着孩子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时,我们深情地告诉大嫂:……
   当我们回忆起大嫂为我们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充满感激地对大嫂说:……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如此刚强的小金花今天怎么哭了?这眼泪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和“同归于尽”。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嫂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联系课文理解“深情厚谊”和“代价”,再理解“这样高的代价”。
   检查填表情况并小结。
   看表思考:这三个自然段除写法相同外,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却表达了同一个中心――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注意学习作者是如何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反复诵读,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引读激情,体会感情
   教师引语,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浴血奋战的故事,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在与亲人告别的时候,谁心中没有千言万语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