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2:5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探索

      儋州市第二中学 谢文丽
   摘要:生物是所有学科中和环境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因此把环境教育渗透在生物教学中,在教学中实现教法的多样化,并延伸教材内容,做到课堂和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发现环境问题并将保护环境付之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探索一条中学教育中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环境教育渗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环境教育  生物课堂  教材  探究  评价   有效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中学生物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的重任,提高中学生的环境素质,此来带动全社会,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意识。在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新课程方案强调要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通过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1]
。为了落实新课程方案的这些要求,生物教师要正视生物课堂中开展环境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教育提高环境教育的有效性。

1、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因素
    1.1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及教材
    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必定导致环境教育这一模块在学科中没有系统的教程,再
者,教师对环境教育的不重视亦将表现在课堂上对于环境这一小点知识的忽略,如此一来,学生对于环境知识的了解是片面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渗透环境知识,但是都只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渗透,很多课后有关环境的小活动都没有完成,作为生物教学重要辅助手段的实验教学也只是为了满足应试而开展,学校更是很少开展各种环境教育课外活动。
   1.2.教师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挖掘的程度不够深入。
    作为生物教师,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应付考试, 教师没有强烈环境保护的意识,没有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影响学生。没有给学生一种人格的渲染和带动的力量。  
     1.3教师忽视在环境教育中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
    环境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学生只有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更有效地培养热爱环境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但因为学校制度和高考应试的原因,在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引导设计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方面结合具体实践活动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学校培养学生关心和参与解决有关的重大环境社会问题的积极态度和意向,同时也不利于养成学生关心生物的实际应用倾向和独立获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1.4,环境教育途径偏少
   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污染调查方面等方面活动较
少,并且大部分学校没有特定的团体或者组织去进行环境保护,实践环境问题方面困难重重,学生在环境问题上只有在课堂上老师的轻描淡写与媒体上粗略领会,并不能深入了解环境污染根源、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等重要的实质性问题。
       1.5、评价的缺陷
在环境教育过程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老师认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但对教育评价则十分简单,评价内容的片面化、在评价结果的表达上简单化,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着激励和督促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环境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2.1充分挖掘教材,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相关的知识点。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由于教材中并没有专门列项注明环境教育的内容要点,因此,要明确环境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解读课标,挖掘教材,把相应的环境内容做出总结,加强环境教育的目标、任务的宣传,结合环境教育大纲的学习,使教师明确本环境教育中的任务与作用。新课程生物教材,选取了动植物类群及其主要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知识,使学生能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但要注意的是在环境教育的渗透要注意适时、适量。所谓适时,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才渗透,也就是讲到相关要点时才渗透,并非每堂课都要渗透。适量也就是度的问题。生物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渗透环境教育要适时、适量,不能本末倒置。以下表为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相关知识。
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2:51:42 | 只看该作者

环境教育渗透拓展延伸
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受到环境污染导致致胎儿流产,婴幼儿畸型、死亡、发育不良、人口素质下降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环境中有害成分进入动、植物及人体内造成危害

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环境中的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一切生物离不开水;中国水资源状况;唐山市水体污染和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水法》与《水污染防治法》。农村中小造纸厂、小化肥厂、小化工厂的排污不达标,导致土地污染、土壤板结;无公害蔬菜

第三章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原理,可以用在污水的治理中。
2.细胞膜的控制是相对性的,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也能进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因此要注重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第四节 光与光合作用
工业排和C02对环境的影响,植树造林,增加O2的产量;大气污染的现状及防治;禁烟、禁毒;《大气污染防治法》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保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稳定  提倡绿化(种树、种草),保持生态平衡。

第六章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环境的日益恶劣也是细胞发生癌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必修2
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环境污染,辐射对精子的影响。

第四章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不良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的不利。

第五章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环境与遗传病的关系,使有关遗传病的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相联系。在生活实际中,自觉维护和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生命的质量。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论
环境污染对生物进化的影响;环境污染与物种灭绝
必修3
第一章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环境中有害成分进入动、植物及人体内造成危害

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由内部代谢过程和外部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的。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对害虫的生物防治法;提倡生物治虫,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第三章  植物激素的调节
环境污染导致农作物欠收甚至绝收。植物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

第三章 第三节 其他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如对水土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对于一些数量过多害虫进行数量控制。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其群数量的变化对环境的监测有重大意义。.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这对于控制有害动物可以从环境容纳量的降低来达到目的。

.第四章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通过种间关系,对外来物种,有害生物对环境的破坏得到控制。

第四章 第五节 群落的演替
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法规。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教育学生爱护植物动物。不要破坏生态平衡。

第五章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力流动是不可循环的,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使用能力,让能量流向人类有益的方向。不要浪费资源。同时开发新能源。

第五章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可循环的,因此要充分的利用资源,不要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经济发展同时爱护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破坏我们的未来。

第六章第一节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与经济同时高速增长的直接代价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是工业化的副产品。可以说,环境和"环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2:51:47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国目前的森林现况、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物种减少的情况。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三废污染;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法》赤潮之谜;江河湖海的污染;拯救我们的母亲河;拯救我们的海洋;《海洋环境保护法》
世界环境现状;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2.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才能带来环境教育结果的有效。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要活,要多样化。
      2.2.1.善于将教学内容和典型例子结合
如讲保护环境与环境保护时,老师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身体缩短,最多矮了30厘米左右。这是什么病呢?仅1963—1977年就死了207人。从死者遗体解剖看,病人外表好好的,可是体内骨折多的达70多处,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原来,在这个地方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是的,工厂废水中含镉,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产生巨大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如果有害物质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了水体污染,通过水---植物---鱼—人的迁移过程,通过食物链中在人体聚集产生毒害。污染的水体中除了可能有镉还可能含有的汞,砷,铅等,有害物质经消化道危害人体的健康。1988年上海市民食用了不洁的毛蚶,导致甲肝流行,由这个例子使学生意识到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不经过处理流如江河湖海,不仅造成水体污染,还危害水产生物,最后危害最大的是人类。实例与教材内容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2.2.2生物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
     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生物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发生的反常生物现象及造成生物环境的恶化,并分析归纳成因。

例如:2002年初春,华北地区连续发生的几次规模大、影响范围广、风沙弥漫的沙尘暴天气,造成空气污染,妨碍交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探其原因,毁坏开荒——植被破坏——土层裸露——冷空气频繁活动——沙尘暴;毁林开荒——植被破坏——CO2增多——大气变暖——气候失调——干旱。由此可见,许多地理规律和原理,是环境知识的基础;许多环境问题,是特定生物过程演化的结果;许多生物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学生目及所至的生物环境无不或多或少地带有环境问题,因而成为环境教育的素材。
   2.2.3善于运用情境进行教学
    没有情境就没有教育,要让学生学好知识,就要重视情境的营造。研究证明,语言的活动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联系起来,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可以收集些有关环境的视频,图片,新闻报道,也可以让学生把所知道的知识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讨论,如在讲到害虫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时,设置图片和新闻结合的情景:2002年的海南的椰子树遇到了天敌椰心叶甲,专吃椰子树最嫩的叶心,造成椰子树大量死亡,每年给海南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5亿。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的方法。有些会认为农药最快速的解决,但实际上起的效果不大,同学们在资料信息中找到椰心叶甲的天敌啮小蜂和姬小蜂了解它们的作用,总结出生物防治的优点。通过椰心叶甲的危害还引申外来物种对环境的危害性,学生讨论中增长知识。
    2.2.4、善于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游戏除了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出适合的游戏。 如进行环保知识竞赛,环保知识抢答等
   2.2.5、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环境教育教学中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习者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它是一种需进一步完善并值得推广的环境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开展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寓环境教育在实践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如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设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就是围绕课本进行,例如:(1)植物的辨认,园艺制作等。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校园植物种类调查,调查校园附近的植物种类或到公园、植物保护区进行参观考察活动,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到学校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认识环保工作等。(2)设立专门的环境调查小组,让学生参与环境监测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搞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3)参与环境教育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通过这些节日,适时地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法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同学在参与学习中会感受到环境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认识到环境是自己的,懂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意识到自己从现在起就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2:51:5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在参与中,有了切身的体会,学生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这样既丰富了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学生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环境道德从无律发展到自律。
     2.2.6、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由于环境教育的特殊要求,使得传统的课程体制和学习方式不能实现现代环境教育的目标。高中新课程方案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环境教育的特殊要求是相吻合的,因为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具有—致性;环境教育的特点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具有一致性。所以,在中学环境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针对所定的环境问题,开展研究课题的实施任务,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汇集通过实地调查而收集的资料,联系实际情况,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查阅图书资料,浏览网络信息,咨询指导教师,综合各门学科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提交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以专栏形式展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
2010年我校生物组成立“我们周围环境污染”这个探究课题,首先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子课题组成课题组。共组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活垃圾调查等调查小组。各小组制作了调查表,利用双休日对小区,菜市场,公园,马路等环境进行考察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并书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学习。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中学素质评价交了很好的作业,同时老师将优秀的调查报告推荐参加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学生论文比赛,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因为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以现实为中心的课题出发,自己收集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从而获得了信息时代需要的能力又体验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探究课题研究实践表明,利用课堂教育学习这一载体来实施环境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规范学生的环境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3、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采用激励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对改进环境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制度,使教学效果更加有效。为此要围绕环境教育目标全面设计了以爱为核心、以行为为系列、以体验与交流为主要方式的现代养成教育评价内容。
    3。1在环境教育的评价中我们借用了中学生网上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的评价手册,形成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班主任”的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对社学的调查报告,论文的评价,以及对学习过程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3。2 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书写调查报告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和一些论文和作文比赛,由此使学生的成果得到更大的肯定。
      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使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厌卷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环境教育的有效性。

    4、系统的课堂教学反思。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教育环境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不是理性上计划了要发生的事,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所以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思索教学问题,修正教学方案。通过这样的反思,可以对自我行为、课堂教学给予肯定和强化,也可以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例如在‘进行环境污染”这个探究课题之后,反思这个探究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一学生作业多,业余时间很少,只能用周末的时间去完成调查。二,资料少,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有限,除了建议学生采用网络以外,教师还应该提供更多有用的资料,因此在探究的过程教师不能完成放手,要参与的课题的探究中,解决学生存在的困难才能激励学生。中学声书写调查报告有一定难度,要对学生书学调查论文进行指导。四,探究行课题重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同时,如何更好的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巩固了了学科知识。使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两丰收。
在这样的反思中,我们的教学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有利于对经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使教师成为更有经验的实践者。如果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与环境教育息息相关的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中有效的开展环境教育对每个生物教师来说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挑战。教师只有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才能解决当前生物课程对环境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困难,积极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渗透环境教育,寓环境知识于丰富多彩、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中,点点滴滴的促进学生环境道德从“无律—他律—自律—自动”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好了生物学科知识,有激发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养成了环境保护的价值观,使环保成为学生自觉的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荣获海南省2012年中小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和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3年中南片区教学研讨会的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7: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