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5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化低段古诗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6: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城南小学 瞿 莉



摘要:小学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合埋地运用,有助于优化低段古诗教学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创设情境,欣赏景趣;二、动作演示,探索意趣;三、配乐朗诵,体验情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低段 古诗教学



背景:



古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以古诗为主。在人教版1──2年级,共收录了14首古诗,大部分是以写景为主,有的向我们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如《草》;有的像我们描述了欣欣向荣的夏天,如《小池》;有的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望庐山瀑布》;有的用浓郁的山村气息深深将我们吸引,如《村居》……这一首首古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仿佛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景图。这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美的教育,陶冶他们情操的一份很宝贵的教材。但是因为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不足,想象力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到疏远,不能很好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古诗中所展现的深远意境,因而小学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合埋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古诗教学开辟了新天地,让古诗的无穷魅力大放异彩。



下面我就结合《小池》一课说说我的体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6:29: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课前背古诗引入



二、初读课文



师:(出示幻灯片第2张)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老师(配乐)描述画面:悄悄地,夏天来了,她来到小池塘边,给池塘里的荷叶穿上了碧绿的衣裳,有的荷叶已经完全展开,就像一个大圆盘,有的荷叶才刚刚露出一个尖尖的角。池塘里的泉水正从泉眼里静悄悄地流出,池水非常清澈,照出了树的倒影,好象树木正在对着镜子打扮自己。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蜻蜓飞累了,就落在尖尖的的荷叶上休息。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池塘?



生:美丽的池塘。



生:漂亮的池塘。



2.南宋有个大诗人叫杨万里,他给这个池塘写了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老师出示第3张幻灯片,指名两个学生读课题)



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3.自己去读一读古诗,圈一圈不认识的字。



4.出示生字,读生字词──去拼音读──说识字方法



4.指名读全诗,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教学一、二句



出示MTV(第6张幻灯片,内容是根据“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而拍摄:泉眼里泉水缓缓流出,慢慢向前流动,树阴倒映在池塘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泉水在慢慢地流动。



生:我看到了树倒映在池塘里。



生:我看到了……



师:课文里哪两行是写这幅画面的,请你找到读一读。



(课件出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刚才我们看录象,泉水是怎样地流动?那这两句该怎么读呢?



生:慢慢地流动



生:轻轻地流动



生:要慢慢地、轻轻地读



指导学生朗读



……



(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



2.教学三、四句。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谁呢?自己再去读读三四句。



生:蜻蜓。



生:我知道蜻蜓落在了荷叶上。



(教师点击课件第10张,蜻蜓飞到了圆圆的荷叶上)



下面好几个学生纷纷举手,“老师错了,错了。”



师:哪儿错了?



生:应该落在那个尖尖的荷叶上。



师:为什么?



生:因为课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明蜻蜓是落在尖尖的荷叶上。



师:你可真会读书。瞧,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再次点击第10张,蜻蜓又飞到了尖尖角上)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小蜻蜓,你会在荷叶上干什么?



生:我会在荷叶上唱歌。



生:我会在荷叶上跳舞。



生:我想告诉荷叶,池塘很漂亮。



……



师:荷叶成了小蜻蜓的舞台,小蜻蜓多么开心啊,那这句该怎么读呢?自己试一试。(加上动作读)



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全班朗读。



3.那么美的池塘,不仅吸引了蜻蜓,吸引了作者,还吸引了我们全班小朋友。谁愿意美美地读读这首古诗呢?



指名朗诵。



全班(配乐)朗诵



(出示第11张,音乐声响起,孩子们摇头晃脑,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杨万里。)



五、背诵古诗



1.那么美的诗歌,你能看着图画把它背下来吗?



2.指名



3.全班背。(配乐)



六、指导生字



1.小朋友背得可真好听,瞧,小青蛙也来了,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朋友呢!开火车读生字。



2指导写字“立”。



七、老师这儿还有几首写夏天景色的古诗,也写得很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可以向老师、向爸爸妈妈请教。推荐:《池上》(出示第18张幻灯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6:30:00 | 只看该作者
评析:



《小池》是南宋杨万里写的描写初夏小池塘的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易懂,用词精确凝练。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初夏美景图。但是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学古诗比较枯燥、乏味,但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精彩的动画,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使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初步体会了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欣赏景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别是低段的古诗,更是情景交融。在以往的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由于低年级学生阅历浅,对事物的想象理解能力差,古诗讲完了,学生还不能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古诗教学因此而显得干巴巴的。而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现动态的画面,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海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开启其心智,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上课开始,我就先出示了课本上提供的相对应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初步感受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池塘。这样,既形象又直观,效果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



二、动作演示探索意趣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意境深渊。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冲精练的语言中体会到诗情画意。于是,我们反复解说,生怕学生不懂,还让学生解释背诵诗意,结果却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会其中的美感了。而运用信息技术,诗中的画面制作成一些动画片,通过生动的画面来取代教师枯燥的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概念是有效的方法。



如教学“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时,一年级的孩子很难理解诗句的意思,更不用说体会其中的意境了。这时,老师出示自己拍摄的DV,便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诗意,初步感受了池塘的幽静。又如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知道了蜻蜓是立在荷叶的尖尖角上,在了解意思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池塘的勃勃生机。先学生看如此活泼的蜻蜓,然后让孩子想象,说如果你是蜻蜓,你会做什么,也就水到渠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6:30:00 | 只看该作者
三、配乐朗诵体验情趣



古诗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它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我多次运用了音乐这一有效手段。课刚开始,我配乐将诗意娓娓道来,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讲述,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了情境。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古诗教完了,我先让一个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孩子觉得很好听,也纷纷举手尝试。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多媒体为古诗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李连宁,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现代教育技术浙江省教育委员会1999.6



[3]现代教育技术浙江省教育委员会200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