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 观察时间:2014年3月19日
观察地点:中二班睡房
观察对象:中二班幼儿
情景实录::午睡前,孩子们进厕所尿尿,然后在睡房前排队等待老师检查就寝,在排队的时候,大小朋友一直在挤来挤去,有些甚至害怕不能争到第一的位置,索性不进厕所尿尿,直接到睡房前排队,虽然我大声叫喊:"都去尿尿,不要挤在一块.''但是没人听,更有孩子象小火车一样冲撞到了第一,并且嘴里还嚷嚷着;"老师,他插队,我本来是第一的!''于是,我生气地把插队的小朋友拉到了后面的位置。
分析原因: 教师有意无意的行为经常会给幼儿形成暗示,所以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师的一些日常语言和行为不经意间抹杀了幼儿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当排头被某些孩子当做表现自己的机会,甚或助长了某些孩子的利己行为。教师最好的做法是加大随机性,包括表扬的随机性和选择的随机性,如不单单强调排头的榜样作用,其他幼儿也有同样的机会;选择玩具的时候不单纯按照某一顺序,淡化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
措施:排队时,我不再喊叫,而是站在一旁静静的观察他们,几分钟以后,我问:"以后咱们继续象今天这样排队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不好!''上一次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孩子跟更是不高心得说:"老师,刚才宝宝还踩了我的脚呢.''看准时机我连忙提出问题:"那我们该怎麽办呢?''于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来.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每天选两个小朋友当小组长,男孩子一个,女孩子一个,小组长可以站第一,但是还要看哪个小朋友不守纪律挤着站.
效果:全班幼儿逐渐的不止在入厕排队上,甚至在其他集体活动中也不再拥挤,而是由小组长维持秩序大家共同遵守规则.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参与制定的,所以,他们都愿意接受.这样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