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恰当地组织引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8:0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恰当地组织引导
                       ——关于“小数点移动”导入教学的比较分析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费岭峰

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它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体现在数学课堂上,既有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又有教师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互动对话,教师恰当的问题引领等,对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久前,我们同一教研组的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人教版教材“小数点移动”一课,由于在导入活动中组织引导过程的不同,使教学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现对三节课中导入活动的实践过程分别加以分析,希望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案例一]:
故事引入:孙悟空从耳中取出一根长0.009米的金箍棒,说声“长!”金箍棒变成了0.09米,“再长!”,又变成了0.9米,最后变成了9米。
教师边说边板书:0.009米,0.09米,0.9米,9米。
提出问题:从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几位学生不着边际的回答后,终于有位学生说: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了0.09了。
此时,教师觉得学生的回答还是不够清楚,于是进行引导:这里的小数是以“米”作单位的,我们能不能把它改写成以“毫米”作单位的数。
生1:0.009米等于9毫米。
生2:0.09米等于9厘米,也等于90毫米。
生3:0.9米等于9分米,等于900毫米;9米等于9000毫米。
教师继续引导:0.009米为什么是9毫米呢?
生1:0.009米与9毫米是相等的。
生2:0.09米和9厘米是相等的。
……
过了大约3分多钟后,终于有学生说:0.009米中的9在千分位上,以“米”作单位时,千分位上的数表示毫米。
[分析]: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很显然,教师的引导偏离了教学的重点,致使教学重心发生了转移。事实上,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是研究:0.009米变成0.09米后,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为什么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0.009米变成0.9米后,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为什么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0.009米变成9米后,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三位,为什么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0.009米改写成9毫米,0.09米改写成9厘米,0.9米改写成9分米,是帮助学生能用具体量来解释它们的倍数关系的。当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后,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借助于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此时,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为他提供了经验支持。立足点还是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至于“0.009米为什么等于9毫米”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其本质“0.009米是1/1000米,所以是9毫米”这个知识应该是“小数初步认识”与“小数的意义”教学中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节课中只需要作为知识再现就可以了。
[案例二]:
教师从小数的大小比较引入新课,并在黑板上呈现0.2和2两个数后,提出问题:这两个数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生1:一个是没有小数点,一个有小数点。
生2:一个数的2在十分位上,一个2在个位上。
……
四、五位学生回答,就是没有人关注到“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情况。
于是教师再次呈现两个数:0.02和0.002,并问:这两个数又有什么不同?
生1:一个是两位小数,一个是三位小数。
生2:一个数的2在百分位上,一个数的2在千分位上。
此时,教师有点急了,提示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数的小数点有什么不同吗?
终于有学生答到:这两个数中,一个数中的小数点后面有一个0,另一个数中的小数点后面有两个0。
教师实在按耐不住了,加以引导:从0.002到0.02小数点在移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小数点位置移动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分析]:以上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过度开放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失去了方向。实际上,“小数点移动”这节内容是小学阶段比较难的内容。在没有学习这个规律前,学生是很难认识到“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在数学学习中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的。以上教学片断中,由于在课的开始,教师没有创设一种需要学生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情境,学生当然很难想到这样的变化。这体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孤立起来观察事物。因此,其很难关注到的“从这个数到另外一个数中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变化”,在他的观念中,这是两个具体的数,静态的数,而不太会用动态的眼光来关注这两个数的变化过程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辛苦”也在所难免了。
[案例三]:
故事引入:话说,一只蚂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餐厅,叫“蚂蚁餐厅”(媒体呈现一幅有“蚂蚁快餐店”字样的画面),他的快餐卖多少钱一份呢?(媒体呈现0.01元)开张以后,森林里很多动物都到蚂蚁餐厅来吃快餐。一个月过去了,蚂蚁老板算了一笔帐,发现亏本了。正在蚂蚁老板发愁的时候,小数点说话了。它说:我搬搬家吧。
于是,图片中售价0.01元变成了0.1元。
故事继续:这时,来蚂蚁餐厅吃快餐的小动物少了些,收入却增加了。蚂蚁老板很高兴。这个时候,小数点又说话了。它说:要么我再搬搬家吧。
图片中的售价再次发生变化,0.1元变成1元。
这下,没有小动物来蚂蚁餐厅吃快餐了。小朋友,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生:1元钱一份太贵了。
师:你怎么知道变贵了呢?
生:0.01元到0.1元,再到1元。小数点变了。
师:刚才从“0.01元”到“0.1元”,再到“1元”的变化过程中,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除了小数点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有什么也在变化呢?
……
[分析]:从本教学片断的情况来看,教学活动实施的效果显然比前面两个片断要好,这与教师在导入过程中的有效引导是分不开的。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1、活动目标清晰明确,有利于师生形成学习的共识。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关键还是引导学生关注规律的发生情况,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道理,并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规律。本导入活动,故事情境放大了外在形式的“变”,并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内在数的本质意义的“变”,活动目标相当清晰,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2、情境设计合理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又不失学习方向。
有趣的故事,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了过来,而且故事中从“0.01元”到“0.1元”,再到“1元”的变化过程,把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形象而又生动的展现了出来。学生也在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初步感知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的数学现象。而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围绕情境提出了本节课的基本问题:在刚才从“0.01元”到“0.1元”,再到“1元”的变化过程中,除了小数点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有什么在变化呢?学生因为有元、角、分等货币单位关系认识的生活经验,也便不难回答: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3、关注数学思考,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习得的过程,它更是一种需要思维介入,并且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发展的过程。“小数点移动”这节内容也同样如此。本节课中,作为“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来说,仅仅是一个知识内容,我想由老师来告知,学生也能理解或掌握。然而,规律内涵的理解及其理解过程中数学思考的发生,则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内容媒介。显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为什么会这样?”等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索理解规律的内在意义上显得很有必要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3: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