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0 17:23:5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数学模型方法
1.模型方法一般分为:实物模型,思想模型
2.模型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可操作性,能动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相互关系,促进了模拟、类比方法的现代化
3.数学建构:使用数学概念、数学符号、数学语言等表述出来的被研究对象的纯关系结构
4.数学模型的解释——
广义: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是数学模型,因为它们都是在各自相应的原型实体中抽象的数学模型
狭义:将具体属性抽象出来构成一种特定的数学关系结构,只有那些反映特定问题或待定事物系统的数学结构才叫做数学模型
5.数学模型方法:利用构造具体问题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6.数学模型的分类——
① 按来源分:理论模型、经验模型
② 按研究领域分:经济模型、人口模型、生态模型、交通模型等
③ 按使用的数学工具分:函数模型、方程模型、三角模型、几何模型、概率模型等
④ 按涉及的变量状况分:离散模型、连续模型
⑤ 按功能分:描述性模型、解释性模型
7.描述性模型:从特殊到一般,即从分析具体的客观事物及状态中,经过数学语言(概念、符号与公式等)的描述,得到一个数学模型。
最具代表性的是“格尼斯堡七桥问题”
“七桥问题”结论:如果每点引出的线都是偶数条则可以一笔画出,如果出现两个奇数点也可以一笔画,但是如果出现两个以上的点引出的线是奇数条那就不可能一笔画。
8.描述性数学模型分类:
确定性数学模型(如代数方程、微分方程、函数方程、积分方程)
随机性数学模型(如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布丰的投针实验)
模糊数学模型(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
9.解释性数学模型:由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的公理化系统出发,运用数学的某种结构形式对公理系统给出某种结束的一种数学模型方法。
如庞加莱给出的一个非欧几何的数学模型
10.数学模型的构造:指对现实世界中的原型进行具体地数学建构的过程
11.数学模型建构的步骤:
① 掌握和分析客观原型的各种关系、数量形式
② 确定所研究原型的本质属性,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
③ 建立数学模型
④ 对数学模型进行运演和检验
12.对中小学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的注意事项:
① 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构造能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特征
② 运用数学模型的直观、形象作用,强化学生的数学感受能力
③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典型的数学模型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