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鞭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8: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鞭的故事
甲骨文“教”字的偏旁“攵”,是“以持杖或执鞭”之意,这自然使人联想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先生的那条戒尺;如今,教师上课也称“执教”,似乎注定了教师与教鞭的那份情愫。这表明在我国,自古以来惩戒就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作为 “教鞭”也体现了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的理念和意志。
上世纪80年代初,教师上课用教鞭,顽皮的孩子免不了挨“鞭”。以至于教鞭成了我辈重温童年校园生活时的保留话题。近日,偶遇小学时代的班主任高芝芳老师,她提及起一个教鞭的故事。
高老师是儿时最敬爱的老师。那时,她高中毕业,刚来我们村代课不久,一人“包班”——承担着我班两个年级所有学科的复式教学任务。记忆中她手执的教鞭是一截芦竹,光滑、牢固且具弹力,常用来指导学习小黑板上的生字词语,那清脆的、颇有节奏的点击声至今萦绕耳际……
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来面对自己以前的老师,我不禁感慨万千,深有感触地对她说:“您那时的教书太辛苦了。”
高老师笑了:“那时条件差,都这样。”
“您对学生也太好了,没有打过一个学生。”
     “是的,我没有打过一个学生,不过,我很对不起一个学生。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晨检家作时,发现他又没有完成,就挥起教鞭以示惩罚。其实当时为了吓唬他,谁知他举手一挡,教鞭就落在了他的手上……要知道,当时,他的手长满冻疮,都烂了。那一下敲上去该多疼啊!再说他的手烂成那样,怎么能责怪他呢?”高老师一声叹息,“这件事一直让我不安,他可能会恨我。后来我批评学生时不再拿教鞭了……”
听者无语。话音未落,一阵悸动袭来,如感应般由内而外,那么强烈、真切,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困窘,感觉脸在烧……
教鞭的故事传递着高老师的教育情结,也演绎着我的教育人生。
那是在本学期的第一堂作文评点课上,我指出习作存在“假、大、空”的通病后,便夹杂着一丝埋怨作二次指导,讲着讲着便“‘情’动于中,手之舞之”——随手举起了教鞭(一把三角尺的长边)……谁知,扬起的教鞭不慎从手中滑落,“啪”的一声掉在了讲台上,接着翻落到地面。
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和全班同学都“震撼”了一遭,那场面着实尴尬。我急中生智,镇定地说:“刚才大家都看到了教鞭落地的过程,现在我们看怎样来把它写具体!”接着便指导学生抓住一些动词:如教鞭的“扬起”、“滑落”、“碰撞”、“弹起”、“翻落”;再抓住象声词:“啪”;此外,激发学生合理想象:如教鞭像一位蹦床运动员,在讲台上翻转了两下,就跳向了地面……
想不到,这一“现场说法”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话匣子打开了,学生个个争着描述,很快成就了一篇“急就章”。由此,教鞭生成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典型案例。
高老师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民办教师。教鞭的故事体现了她爱的教育理念和为师者的良知。关于我的,则显现了一种年轻气盛的意气,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教育重技术,轻情感的浮躁心理。
     记得于涟老师常说;“做了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我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看我一辈子怎样努力学做老师。”这充分体现了一代老教师对教育的虔诚和敬畏。在这个意义上说,教鞭作为一种传承教育的载体,不应是某一种戒尺或道具,而是爱心、智慧和责任的化身。于是乎,一名不断学习使用教鞭的教师,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月刊》2009、12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3: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