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4-3 21:07
标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
摘要: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创造了广阔的天地。计算机、信息技术、幻灯、投影、录像、录音以至动画、网络……,这些技术各有特色,在各种具体的场合均可为教育教学创设不同于常规的新颖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运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整合 整合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其他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它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心理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材。因此,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新月异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进程,迅猛的信息化浪潮强有力地冲击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数量急剧膨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高效地获取有效信息,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促进终身学习。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通过形、图、光、色的作用视听结合,使学生的知、情、意融为一体,更好激发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获得教学的大密度、快节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很多教育技术工作者就此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在实际的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增加知识传授密度,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甚至将其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学科课程的过程,它将对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产生变革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仅是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而是在学习中力求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其创新思维,更有效地汲取相关信息资源来完成学习。
2、忽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系统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新技术简单应用于教学过程,而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根本途径和系统工程。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是在系统方法和先进的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诸元素之间的关系,使整个教学系统在保持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4-3 21:07

3、教师的信息水平不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进入课堂,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VOD校园点播系统等等。这些软件加上许多新媒体如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等,再加上原有的录音机,电视机等常规媒体,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装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由于教师没有真正掌握这些技术或对其一知半解,不了解某种技术的长处、短处何在,最大特点是什么,在教学中有什么特长等,因此这些媒体或技术教学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
4、当前课堂教学模式还达不到整合要求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还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教学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加之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资源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就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求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从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显然,当前的教学模式还不能达到整合要求。
二、对策和建议
1、注重整合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的学科特点,并基于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整合。例如数学是一门有关数、数量关系及其计算的学科。在整合时,应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资料、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空间与图形、实践与应用的有关概念的形成,知识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整理、处理的能力。
2、注重整合过程的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学习形态。这种学习形态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即整合过程的设计。设计中,我们所关心的不只是什么时候使用计算机,什么时候使用网络,更关心的是用计算机干什么,用网络干什么,也就是关心利用计算机,利用网络如何去收集、分析、处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实现知识的探究、问题的解决。整合过程的设计实际是知识探究过程、问题解决过程的设计。
3、运用综合学习的方法
综合学习是以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形态,它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根据综合学习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综合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形态,其学习流程如下所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学习—解决问题—有效评价—拓展应用。
4、重视体验学习
即将学生置于问题的实际情境中,通过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发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是一种面向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在数学学习中较多地使用,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建构一种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设计,应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也可参考综合学习的学习流程进行设计。
5、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要求学生自主地从丰富的信息资源中获取有效的教学信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4-3 21:07

教学资源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良好整合的前提,所以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育软件投入,坚持“购买引进为主,自制补充为辅”的原则,搜索和引进国内外教育资源,整理学校现有资源,实现网上教育资源共享,并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发和建设教育资源,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资源体系。
三、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需要。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①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快速提升以及教学实践的尝试,使教师们感到,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扩大,方便快捷的教与学、学与学交互,为建构主义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它不但使建构主义理论有了实施的手段,而且推动了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大大地增加,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重大作用。
②首先成为最会学习的人
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懂得怎样去学习。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我校100%的教师都具备从网上快速查阅教学资源,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
③操作技能全面提高
A、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word文字处理,掌握双向多媒体操作,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
B、大部分教师会用 Powerpoint、部分教师会用falsh、authorware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Excel管理学生成绩和学籍,掌握网上发邮件,收集资料、下载资料等基本操作。
C、四十五周岁以下教师均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考核,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四、结论与讨论
1、课程整合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软、硬件基础做支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探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环境、进行整合课教学的课件运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需要硬件的支撑,没有相应的硬件支持就谈不上整合。
2、课程整合的基础是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活动,使教学内容适应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切合学生的情感状态。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在课程整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找准信息技术的切入点,要能解决常规教学方式不能解决获很难解决的一些问题。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
3、课程整合的核心在于强化教学的科学性,要运用相关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要能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让学生学有用的知识,学有价值的知识,使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他们创新与实践的工具。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是学生能上网搜索一些互联网上海量的素材或在网络教室中上课就是整合。整合课的课堂能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主动性,将学生从知识的奴隶解放为知识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不再将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进而发挥主动能动性,自主地探索知识的内在规律,能象用笔一样熟练地运用信息工具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效果才是优秀的整合活动。
5、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课程整合的保障。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要求。没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是很难进行的。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4-3 21:07

6、课程整合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课程整合的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时间加汗水”、“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过去的学习模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就必然地成为教师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必须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课程整合教学理论,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先进的信息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如此,教师们才能谋求课堂结构的优化,以实现课堂功能的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科研与日常工作的紧密联系,促进了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7、课程整合的研究促进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个体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整合所倡导的基于问题、基于任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刻地体验了如何学会学习,形成学习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入地体验到了学习策略的运用规律,切实地领悟到创新思维的规律,使学生运用信息工具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培养。这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生一生都是强有力的支持和支撑。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实现教与学最优化的根本途径,在此过程中要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作用,合理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