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就成为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肩负的责任,通过几年新课改教材教学的体验,本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感受,望与大家共同切磋:
1.上好音乐课要“以人为本”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感情。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人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使人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发生微妙的变化,能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多样思维的人,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上是良师—答疑解惑,课下是益友—沟通交流。用音乐所表达真、善、美的思想意境所熏陶,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从而净化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歌曲课的传统教学一直都是沿袭旧模式,如果在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后,就不难教唱了,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并且活泼好动,在教唱时我们就要多采取律动的形式;初二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后,可以采取分组自学歌曲,再进行评比,增强了竞争意识,也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等等。
2.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在音乐教学中,尝试着把创造的思想用于课堂实践中。比如我在初二上半学期的时候,给学生找到了一首描写校园的歌词《校园我成长的摇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编歌曲的实践能力。首先,让学生先读歌词,找到其中的节奏韵律,然后再哼出大概旋律,最后是整理过程和展示阶段;或者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可以自定义不同曲风的校园歌曲,都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体验。这样的课程安排,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节奏和识谱能力后才进行。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敢于表现内容到善于表现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音乐教师的讲解必不可少
音乐课的有效交流是从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提问开始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以师生以及生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在音乐课上的有效提问,不仅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还能引起学生探究音乐的欲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这里有些老师就要问,新课改提倡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过多的讲会破坏新课改理念。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观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里克特说过“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你的学生因你的讲解而喜欢上科学,你应该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强烈”。教师的讲关键在于怎样讲,教师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乐理知识、西方古典音乐、各民族音乐的无限热爱,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讲解要能起到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而且,千万要记住要运用丰富形象的比喻,唤醒学生的无限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