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3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信息化与教育变革所遇到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21:1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信息化与教育变革所遇到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由此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其势必会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继而引发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信息化与教育变革之间的话题也成为一个热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被学者、教育教学工作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讨论、研究。探索信息化下教育变革的道路,必将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带来无限生机。本文从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影响着手,深入分析了面对信息化下的教育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及时采取的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变革;挑战;对策;
当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迎面袭来时,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等方面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适应及有效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我国教育必将迎来深刻的变革,而这决不简单表现为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这么简单。因此,我们既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迎接这一挑战。
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我们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搜索时发现这一现象的。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在许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则大量使用“信息化”的概念,并且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英译法: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笔者最近通过AltaVisa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得到4893个含有这三个名词的项目(网页),其中含Informatization的项目占90%,含Informationalization的项目约占6.5%,含Informationization的项目约占3.5%,可见Informatization是比较受国际公认的“信息化”译名。但是,“信息化”并不是西方人公认的概念。笔者曾经就“信息化”的这三种译法请教过多名英国教授,但都不被认可。与信息化教育相对应的译法应该是IT-Based Education,但在西方的文献中也不普遍。西方人似乎不喜欢像“教育信息化”或“信息化教育”之类高度概括的概念,他们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IT in education(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Based Education(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CyberEducation(“赛波”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笔者认为IT in education语义范围与教育信息化相近,e-Education与信息化教育的意义相近,而其它4个名词主要与网络化教育相关,代表着当今信息化教育实践的主流。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数字化:从广义上讲,信息技术古而有之,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使得教育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
多媒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
网络化:当今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做到了“天网”如(数字卫星通讯系统、移动数字通讯系统)和“地网”(目前以因特网为主)合一。网络化的优点是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
智能化:人工智能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智能化将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21:19:3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为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例如有一个关于英语词汇的儿童多媒体学习软件,有一幅画面把常用的动作名词和图片汇编在一起,当你选择chase(追逐)一词,电脑会用声音告诉你“追逐”就是在某人或某物后面run(奔跑)的意思,如果你在两个小孩的画面上点一下,他们就会飞快奔跑起来;如果你还想知道奔跑的确切含义,你再在run上面点一下,电脑又会呈现关于run的声音解说和动画。在这样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各画面之间好像有无形的链条互相串联,这种无形的链条被称为超链,这种带超链的多媒体又称为超媒体。俗话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有了超媒体“电子书”,活人读死书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因为多媒体教材本身就是活的书。如何把“活书”设计好?如何把“活书”学好?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对于我国教育来说,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网上中文信息资源的严重不足。开发网上教育资源,不但是教育部门的任务,也是社会各部门以及知识者的义务。美国的网上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就是依靠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建立起来的。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任务合作化: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6)环境虚拟化: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7)管理自动化: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三、我们如何面向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们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21:19:48 | 只看该作者

面对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姿态和行动?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一方面要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当早期人们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第一个直接的想法是让计算机扮演导师的角色,从程序式教学发展了后来的智能导师系统。某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应该让计算机扮演学员的角色,而让学生充当老师来教计算机做事,并为此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儿童使用图形程序语言LOGO,使儿童可以从使用这种语言来指挥计算机作图绘画开始,逐步进入程序设计的抽象殿堂。既然计算机可以当老师和当学员,为什么不可以当平辈的学伴呢?现在已经出现了虚拟学伴系统,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互帮互学。计算机还可以充当教师和学生的助手,例如寻找和整理资料、代理通讯联络、提示事务日程等。以上这些可以当作为信息技术的拟人作用。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物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情境,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虚拟教室等。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可以发展基于资源的学习。更自然的做法是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支持他们教与学的活动。
图1较好地刻画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人和拟物作用。
  
显然,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拟物作用和从属拟人作用越发明显。
四、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之关系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以被用于促进教育革新,也可以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们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带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有何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学生们可以轻易获得大量信息,这就使得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由此迫使教育者采取两种姿态:一是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二是教育者本身也得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这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刺激下顺应教育变革的姿态。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现行教育状态的不满而千方百计地寻求教育变革之路,其中有一种思路就是相信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强大支持力量。这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谋求教育变革的姿态。当然,在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是互相交织的。
并非任何教育变革都是合理和有效的。为了有效的进行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认清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清楚地认识传统教育地弊端是什么?革新的教育有什么特征?1993年美国教育部组织了十多位资深专家(B. Means等)产生了一份题为《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的报告,为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性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教育界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共识,值得我们借鉴。报告提出了革新教学的若干特征,从表1中可以看出革新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之间的明显差别。
表1  传统教学与革新教学之特征对照表
传统的教学         革新的教学
教师制导         学生探索
说教性的讲授         交互性指导
单学科、脱离情境的孤立教学模块         带务实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个体作业         协同作业
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         教师作为帮促者
同质分组(按能力)         异质分组
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         基于绩效(面向过程)的评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21:19:52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教育?首先有个策略问题。按照B. Means等人的观点,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务实的(Authentic)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未来目标是促进教学形态由低投入(被动型)转向高投入(主动型)。而用于教育的信息技术从性能上讲有高低之分(为方便起见,以下简称高技术与低技术)。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关于利用技术支持教学改革的策略空间。如图11所示,我们目前的教育状态基本上是属于低技术支持的低投入型学习(A)。选择教学改革策略如同走象棋,存在多种走步策略:
(1)一次性简单策略
AàB:  用高技术支持被动型学习。假定教学模式无根本变化,教学过程中较多地使用高技术来替代教师的教学授递功能。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AàC:用低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假定教学模式有重大改革,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中应用一些比较普通的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AàD:用高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假定在教学中以高技术为重要教学手段,并且教学模式有重大改革,体现了革新教学的许多特征。
   
图11 利用技术支持教学改革的策略空间
(2)二次性简单策略
AàB àD:先用高技术支持被动型学习,尔后转向投入型学习;
AàC àD:先用低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尔后进化为用高技术支持投入型学习。
(3)综合性策略
  上述策略分析是以线性思维为基础的,而事物的实际发展一般不可能是直线式的。我们假设可以采取综合性策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为了能够合理地选择技术应用模式,我们首先必须认清不同改革方案的教育价值。
方案B假定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大差异,正如人们通常批评的那样,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那么,我们可以说方案B的作用是以“电灌”代替“人灌”,应该具有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此外,好的媒体化教学还应该具有激发学习者兴趣,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
方案C假定在没有高技术条件下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可以在教师作为帮促者、异质分组、协同作业、基于绩效的评价等方面体现革新教育的特征。
综合刚才的讨论,我们承认每一种技术应用方案都有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并且是难以相互替代的。我们把方案B看作为用技术强化传统教学,把方案C和 D,特别是D,看作为用技术革新教学。
对于教学来说,技术与方法(特别是教学模式)既可相互独立又可相互联系。例如,对于上述方案A可以说是技术变了而方法没变,方案B则是方法变了而技术没变,而方法C是技术与方法都变了。
对于具体的教学技术来说,它本身是媒体与方法的结合。然而,当你把技术用于课堂教学时,你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授递环境改变其预定的教学模式,这是教育技术的实用学问题。例如,一个具有高度交互功能的微世界软件,如果在一人一机的授递环境中,那么学生与机器(计算机)之间就有良好的互动效果,他们可以“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在一个计算机多媒体播放系统中,由教师一人操作,学生只能观看,他们就变为“看中学”(Learning by seeing)。做中学与看中学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哲学和教学方法。
我们的观点是,在使用技术时,应做到人机优势互补,把机器(各种媒体技术)所擅长的事让机器去做,把人(教师)所擅长的事留给人做。
关于如何选择适当的技术来支持教学改革,当然有许多复杂的因素需要加以考虑,有主观方面的(如教育观念),也有客观方面的(如人、财、物、设备条件等)。但是,在你作这类考虑前,必须懂得各类技术在支持教育改革方面的不同作用。米因斯(B. Means)等人曾提出一些建议,现概括于表2,对我们有一定参考作用。
表2  教学技术对教学革新的支持作用
教学革新
            的特征
支持技术        学生异质分组        基于绩效的评估        务实的多学科任务        协同
作业        交互式指导        学生
探索         教师作为帮促者
电子数据库                   X        X                            X        X
电子参考工具                             X                            X          
超媒体         X        X        X        X        X        X        X
智能CAI                                                 X                  X
智能工具                                                 X        X        X
基于微机的实验室                             X        X                  X        X
微世界与模拟                   X        X        X        X        X        X
多媒体工具与手段         X        X        X        X                  X        X
网络及其应用         X        X        X        X        X        X        X
双向视听远程学习         X                                      X                  X
电视摄录编系统         X        X        X        X                  X        X
录影光盘与CD-ROM                             X        X        X        X        X
字处理及
智能写作工具                   X        X        X                  X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21:19:58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可能会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象图11中的方案C那样,用低技术也能支持教育改革,那么方案D有必要吗?这涉及到对教育技术,特别是媒体技术的教育作用的认识问题。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教学就是通过提供一定的刺激来激起预期的学生反应,可以说利用任何媒体都可以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刺激,教学中起作用的是方法而不是媒体,这就是以科拉克(美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为代表的学媒无关说的要义。但是,按照当前国际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则认为媒体与方法同样重要,因为没有适当的媒体很难创设允许学生自由探索和建构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笔者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与我国倡导的创新教育密切相关的。为了认识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明白创新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然后将这些特点与信息化教育模式相联系。
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的人才{钟启泉,1999}。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何在?美国依阿华州教育部曾提出一个三元结构模式,它包括基础性思维(常规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三方面。基础性思维依赖于从课程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的;批判性思维依赖于基础性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重组;创造性思维需要依靠基础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为人类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这三类思维的整合形成复合思维过程,具备较大的创新潜能(图12)。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整合思维模式作为创新人才的思维能力结构。
   
图12  创新人才的思维能力结构
联系到图4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客观主义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基础性思维方面证明是比较有效的,而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有独到之处。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既需要客观主义的教育文化也需要建构主义的教育文化。另一方面,现代创新人才应该既有自主意识又有合作精神,这意味着创新教育既需要个体主义的教育文化也需要群体主义的教育文化。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创新教育,我们需要整合多元教育文化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五、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深远的、根本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教育的革命。(1)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传统教育观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都环绕着传授知识这个中心展开。但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掌握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会在现代社会游刃有余.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育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人才观”上进行根本的变革,将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到“培养能力”这个轨道上来。(2)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办学开放化、学习社会化、教学个别化、教育终身化四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之中。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竞争压力增加,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学习,学习将更加社会化、终身化.教育信息化也使教学个别化成为了可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新的教育思想的引人,将使得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教学计划更加柔性,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将得到更好的体现。(3)教育信息化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检索功能和资源共享,我们的每门课程可以吸收本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更好、更便捷、更精炼地表达教学内容,从而增大了每节课的课容量.同时,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教学内容博收众长,更具综合性.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言传身教,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突出双向性、参与性、互动性,通过合作、交流、商讨等活动,更多地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协作式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扮演着“知识传授权威”的角色,知识的传授以单向传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改变了知识的单向传输模式,学生除了通过教师的传授接收知识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直接搜索和接收本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处于和教师同等的地位,并可以按自已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真正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师生间的角色因此发生了互换,学生将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伙伴”。
六、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1、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物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情境,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虚拟教室等。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可以发展基于资源的学习。更自然的做法是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支持他们教与学的活动。图13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21:20:08 | 只看该作者

刻画了信息技术在基于中的拟人和拟物作用。
2、加强教育信息化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而建设一支优良、精干、高效,适合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认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1)转变观念。了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我们开展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完成跨世纪的教育变革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文路是发展现代化教育,谁把握了信息科学技术,谁就把握未来教育,谁就能在信息社会立于不败之地。(2)加强自身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使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效应。 (3)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实现三个方向目标,迎接21世纪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合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 总而言之,在网络时代,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结论的角色,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与此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并将新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以更好地肩负起辅导的重任。
3、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和推进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每所师范院校都要能够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并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服务。国家鼓励和支持师范大学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示范性建设。重点支持西部若干所师范大学校园网建设与升级改造工程。依托有条件的师范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建设开放式教师教育网络学院。
七、我们怎样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面对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界应采取什么行动?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1.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当早期人们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第一个直接的想法是让计算机扮演导师的角色,从程序式教学发展了后来的智能导师系统。某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应该让计算机扮演学员的角色,而让学生充当老师来教计算机做事,并为此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儿童使用图形程序语言LOGO,使儿童可以从使用这种语言来指挥计算机作图绘画开始,逐步进入程序设计的抽象殿堂。既然计算机可以当老师和当学员,为什么不可以当平辈的学伴呢?现在已经出现了虚拟学伴系统,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互帮互学。计算机还可以充当教师和学生的助手,例如寻找和整理资料、代理通讯联络、提示事务日程等。以上这些可以当作为信息技术的拟人作用。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拟物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情境,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虚拟教室等。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可以发展基于资源的学习。更自然的做法是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支持他们教与学的活动。图13较好的刻画了信息技术在基于中的拟人和拟物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21:20:10 | 只看该作者

   
图1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显然,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拟物作用和从属拟人作用越显重要。
2.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
从目前国内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际情况来看,存在许多片面性,一讲到计算机辅助教育似乎就是开发课件。其实课件只是信息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件,图14清楚地描述了课件的地位。课件本质上是目标特定的结构化学习材料,光有课件还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除了课件外,还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学习管理系统,并且还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  
   
图14  课件在信息化教育系统中的地位
由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水平也应该从经典的CAI设计进化到信息化教学设计。这儿所说的信息化教学严格地说是e-learning(信息化学习)。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表3简要描述经典 CAI 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区别。
  
表3  经典CAI与信息化教学的区别
          经典CAI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核心         教学内容设计,以课件开发为中心         教学过程设计,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
学习内容         单学科知识点         交叉学科专题
主要教学模式         讲授/辅导         研究型学习
          模拟演示         资源型学习
          操练练习         合作型学习
教学周期         课时         星期 ~学期
教学评价         依据行为反应         依据电子作品
  
3.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实施信息化教育时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笔者对此有如下建议:
(1)信息教育+信息化教育
我感觉信息教育应该与信息化教育相结合,也就是在进行信息科技教育时,不要过分注重学科的知识性学习,而应该关心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和加工信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
(2)人脑+电脑
电脑具有信息处理速度快和记忆容量大的特点,可以极大地减轻人们在信息记忆和简单性加工方面的负担;因此人们可以把脑力集中于研究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上。在教育上,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改革教学方法,从单纯教知识转变为注重教方法,从学习解决结构化问题到解决半结构化问题。
(3)左脑+右脑
有人批评目前的大多数学校是左脑型学校,因为目前的教育方法以抽象性知识的灌输为主,比较适合于善于形式思维的左脑型学生。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得那些右脑型学生更容易获益。
(4)创新+爱心
即使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进行自动化教学的时候,教师的作用也丝毫不能减弱,他们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创新教育方面和情感教育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能否帮助教师减轻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情感教育?目前看来不能,因为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一种可行的办法是鼓励资源共享,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不是搞大量的低水平重复性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7: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