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21:2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中学  陈洪光
内容摘要:
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课题。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已经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尝试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和各种媒体,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萌发求异意识,在探索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力。
关键词: 新课程   实践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
什么是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实践创新能力教育是以实践探索为基础,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研究和解决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各种媒体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呢?我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所以兴趣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不竭动力,为学生自主实践创新意识的产生奠定内在基础。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首先激发其学习兴趣。
1.巧设任务,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精心设计课堂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好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完成任务的兴趣,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3.2字处理和表处理》中的文字处理时,布置的不再是学生已经厌倦的制作贺卡、制作版报这样的任务,而是让学生利用WORD为自己制作一张奖状,这一任务激发了学生们对制作电子奖状的好奇心和设计欲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这个时候他们的创意也会慢慢的被激发出来。学生们做的奖状都别具特色,名目更是五花八门:三好学生的、诺贝尔奖的、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游戏霸主的……
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QQ空间、博客等,在里面他们都喜欢在界面中添加一些成比较炫目的动画效果。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FLASH制作动画时,我布置的任务时,首先展示一些比较好看的QQ空间,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FLASH动画效果装扮自己的QQ空间(或博客空间)。学生们对于这样的任务十分感兴趣,都迫切的想为自己的空间添加与众不同或者比较炫目的效果。果然,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FLASH中的引导线、遮罩等各种技巧,做出了满天繁星、樱花飞舞、暴风雪等漂亮的、有创意的动画效果 。
对于那些“敢想”的、有创意的学生我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在设计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只要坚持实践探索,丰富的想象力能把童话变成现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21:24:05 | 只看该作者

2.注重激励,激发自信
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在学生获得成功后,教师若能适度地表扬学生,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并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以后的再学习提供“营养”,注入“血液”,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在课堂上,我经常把学生中一些做得好的或者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褒扬其优点与创意,以示鼓励。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大屏幕或网络上时,心中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3.留下问号,不打句号
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认为,到了最后,要为这节课打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这样一来,往往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学生“全都懂了”,教师以为教学任务大功告成了。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大忌。其实,我们在课堂上如能不断设疑、不断提出许多有分量、有趣味的“问号”来,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敢于设疑、善于设疑,课后应留下大堆需要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自主解决,从而给学生留下了展示自己聪明才华的机会,这才是真正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所以我每节课下来,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如在学习《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中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PHOTOSHOP合成图片时,在学完如何给小女孩贴帽子后,问:”如果在雨天里小女孩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下雪呢,周围的环境需要怎么变化?”;在学习使用Flash制作动画时,在学完制作自由落体的小球后,问:”小球下落时,速度是由慢到快的,在动画中,怎么体现出来?小球落地以后会产生形变,动画又应该怎么做?”;在学习《必修1:信息技术基础》中《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一章时,让学生动手在网页中插入字幕效果后,问:”现在的字幕效果只能左右移动,能不能将它设置成上下移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释疑,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不是只会单纯模仿,而是会去探索、求异与创新。
二、创设探索环境,培养创新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早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往往被忽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始终未尽如人意。失去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只能机械地跟在教师的后面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学生哪还有“创新”可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解放思想,实行“重心”转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完成这种转移,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1,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求异的探索意识
我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时,发现学生们所做的作品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幻灯片动画效果基本都离不开软件自带的几种,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商讨与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我观察到某些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便通过多媒体平台,将这些闪光点演示给全体学生看,学生们看了之后,眼前一亮,一下子兴奋起来。接着,我先让该名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思路,再让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引发了学生间的商讨与争论,最后让大家动手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果然,学生们做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幻灯片动画效果:会动的秒表、探照灯效果、流动的水……。在如此坚持不懈探索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了,愿意动手尝试了,有创意的作品也多了。这样的课堂环境不仅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创制作品成功的怡悦,认识到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意识和创新思维,淡化了平庸与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终会成功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21:24:10 | 只看该作者

2,提倡合作学习,鼓励“独行独往”
为了在共性的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合作学习,如设计集体讨论、分组讨论、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向强者学习,向对手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改善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攻关”,为小组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学生在不断的探讨和争论中,不仅能更好地合作完成自己小组的作品,而且求异意识及创新思维就能在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在学习了如何设计网页后,我安排学生几个人一组分工合作制作一个网站。学生们确定主题以后,由组长根据自己组员的特点,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去采集资料,有的摘抄、有的下载、有的自创,忙得不亦乐乎。在对网页进行布局时,有的学生提出:使用表格进行布局的方法很繁杂,一旦出错,整个页面的布局几乎就要推倒重做,希望尝试使用层来布局。对于学生这种看法我表示肯定,并建议组长专门安排一个页面由该学生设计。大型作品的创作正是体现了学生们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们的协作分工,制作技艺的吸纳和完善,无不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意识,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才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更趋于自主化和创新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结合较紧、实用性较强的工具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学习理论知识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掌握操作技能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归宿,而其中掌握技能又是最重要的。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把培养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实践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唯一方法。
1,学习—思考—实践—求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不二法门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实践,有助于养成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八仙过海”多渠道地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中习和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平时有不少学生向我咨询:家里的计算机中了病毒怎么办?有什么方法可以防御病毒的入侵?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讲《7.3信息的安全和保护》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的相关内容,然后将一些处理过的“安全”病毒发送到学生机中,让学生观察病毒的发作情况,并尝试自己动手杀毒。学生对照课本所介绍的方法,了解了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症状,而且能杀掉部分病毒,但有几个病毒按照课本提供的几种方法都无法防御和清除。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忙于解答,而是要求学生们认真思考、详细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和工作原理,然后让他们根据所开发的知识,自己动手设法清除那些顽固的病毒。学生想出了不少可行的病毒防治的方法:不给病毒权限,饿死病毒;保护注册表,不给病毒发作……。虽然学生的大部分想法和创意都稍显稚嫩,但对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成果,我还是更多地给以肯定和支持,鼓励他们进行独创性的处理和求异性的发挥,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中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其它学科,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可行渠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21:24:13 | 只看该作者

在信息技术课的日常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指导学生将物理、化学、生物在课堂上做不到的试验或者自己的奇思妙想,利用计算机将过程和结果模拟出来,以此来验证自己的试验或者想法是否可行;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工具软件让数学中的函数图像或几何图形“动”起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指导学生使用虚拟现实软件,让学生亲自“游览”一番名胜古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中的意境等等。通过计算机屏幕展示或组织计算机作品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尽情的发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实现整合,在教学中可激活学生的记忆追踪,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贯彻渗透性与系统化的原则,坚持实施实践创新能力教育
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不同内容,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递进层次。靠日常课堂教学、课后训练探究的渗透和知识结构的系统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悟出”,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点出”。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进行实践创新能力教育,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人才,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实践创新能力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实践创新能力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巧妙地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信息技术教学,才能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17: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