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5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畅谈各民族的尊老爱幼习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哈萨克族的尊老爱幼习俗
  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北部的哈萨克族是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许多世纪以来,哈萨克族和兄弟民族一起,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祖国,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一样,
家庭教育里的尊老爱幼,也是哈萨克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在哈萨克族大家庭中,子女尊敬父母,遵从父母,子女为父母养老送终,这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对于子女有扶养成人和婚娶成家的责任。
  年龄较高的长者,见多识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生活经验和社交经验,介绍本民族祖先的系谱及流传下来的各种礼俗和禁忌并要年轻人牢记和遵从。年轻人从长辈身上学到了那么多东西,他们自然非常尊敬老人,从小就养成了许多遵老爱幼的好习惯。不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屋内还是屋外,年轻人不能从长辈面前穿过。年轻人见了长者要恭敬地祝福问候。只要有老年人在场,老年人就要坐上座。喝茶吃饭时,
  年轻人要为老人端茶送饭。吃肉前,年轻人要请老人祝福,老人们多给他们以美好的祝愿。哈萨克族有句俗语:“年轻人登门要干活,老年人登门要款待”。凡老人到家,全家人都要热情款待。走路或进门时,要让老人在前面。老人做客或归来时,年轻人要帮老人卸下马鞍,并给马喂草饮水;走时要扶老人上马。另外,儿子外出回家,首先要到父母的毡房去看望。年轻妇女出毡房时要侧身而出,以表示对老人的尊敬。
  哈萨克族人民对小孩也十分爱护。见到小孩要抱起亲吻。作客时必须给主人家的小孩带一些礼物,主人会为此感到很高兴的。在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要先拿给小孩吃。此外,哈萨克族人民还有收养孤儿的习俗,不论谁家的孤儿,每个家庭都有责任收养,长大后还要为他成家立业。    
  2、黎族的尊老爱幼习俗
  祖国南疆的海南岛,象一颗灿烂的明珠,闪耀在浩翰的南海碧波之上,美丽富饶的黎族乡寨,就错落在海南岛的中部和中南部。黎族的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地表现在这个民族的传统的礼节和风俗之中,它体现了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风尚,而这种良好的道德规范与风尚的形成与世代相传,是离不开黎族家庭教育这种形式的。
  在黎族材寨中,人们相遇要互相让路,晚辈一定要让长辈,以表示尊重有礼貌。对远方来客或对“奥雅”(老人)一定要弯腰低头、双手合抱在鼻梁处,以示恭敬有礼。男女青年相遇也很有礼貌,要互相让路以示尊重。女子间相遇,以面对面站立拉手讲话或手拉手并肩一起走来表示互相尊重。男子间相遇,要互相插手拍肩,以示热情友好。辈数小的迎接来客,要站在门口恭候,表示礼貌。
  黎族人民非常重视尊老爱幼,在这方面要求晚辈十分严格。比如吃饭,如果年长的客人不入席,就不开饭;直到年长者到席才开饭,还要请他在来宾的首席入座;在饭桌上,晚辈也要遵守许多规矩:如既不能首先动筷,也不能最后一个吃完。要争相给老人夹菜、盛饭、斟酒;当老人喝下一半时,就要及时斟满。如果不是这样对待老人,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女的就会没人娶,男的就会没人嫁,而这家的大人则会被认为不是黎族人。对待客人亦如此,递饭时要用双手,不能从客人面前递送,要从客人身后递送。新媳妇必须早起晚睡,每天不仅要为自家挑水、还要给叔伯家挑水。每顿饭吃完,要向在座的人呼道:“代代咾!”(意为慢慢吃),方可离席。爱幼在黎乡也成为一种风尚。岁数大的见到岁数小的要呼名,接到庭院就座,表示有礼。对小孩,女子要抱起亲吻,男子要抱起拍拍肩膀,表示亲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3、塔吉克族的家教内容与方式
  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及其迤东一带。据1985年人口普查,塔吉克族共有26600人。塔吉克族传统的家庭形式是家长制的大家庭。父亲活着的时候,儿子们很少分家出去单过。不少家庭三世同堂,有的甚至四世同堂。大家重视台家团聚,老少相依为命,一般不愿离开。
  塔吉克家庭一向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儿子由父亲负责教导,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为:老老实实做人,尊敬长辈,勤劳简朴,不好逸恶劳,不调戏妇女等等;在生产劳动方面主要传授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技术和劳动方法。女儿由母亲来教导,有关劳动方面的技能有挤奶、育羔、烹饪、缝纫和刺绣等等;在道德规范方面则教导她们出嫁后尊敬公婆,尊重丈夫,遇见陌生人不抬头,不和男人开玩笑等等。传统的家庭教育对于塔吉克族敦厚朴实、勤劳节俭的民族风尚,有着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4、哈尼族的家教内容与习俗
  在我们伟大祖国云南省的南部,有一条婉蜒曲折的红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去。沿着红河南岸,哀牢群山起伏连绵。自然景色清新秀丽,气象万千。祖国大家庭中勤劳、聪慧、质朴勇敢的民族之一——哈尼族就生息、劳动在这里。
  哈尼族历来注重家教。解放前在哈尼村寨没有学校时,哈尼族老人担负着教育后代的责任。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对后代进行教育,不论对谁家的孩子,老人们都有教育的义务。对后代进行教育的内容之一就是传授生产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哈尼族的孩子,一般到了10岁之后,就要随同家长参加生产劳动,学习生产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哈尼族十分重视对后代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讲信用,是哈尼族良好的道德传统。在哈尼族,人们到田边沟旁去割马草,只要在草地附近放有蓑衣、蔑帽和绳子,即标明这片草地已有了主人,即使是一片十分肥嫩的青草,后来者一见这些衣物就会欣然离去。甚至小孩在村边路口拾粪积肥,在粪堆上插起一根小棍或放上一小块石头作记号,就不必担心这堆粪被别人拾起。“路不拾遗”已成为哈尼族的传统风尚。
  哈尼族十分注重礼节,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哈尼族忌讳当面直呼对方姓名;无论男女,一旦有了孩子,人们就不再喊他们的原名,一律改为“××阿达”(某某父亲)、“××阿妈”,表示尊敬。身边若有年纪稍大的人(不论男女),年轻人决不能翘起二郎腿,不能随便吐唾沫;同龄人讲话态度要温和,不能指手划脚,高谈阔论以炫耀自己;凡办重要的事情,必须事前征求老人意见,否则,将被视为是失礼的表现。哈尼族很重视老人的诞辰,每当父母长辈的生日一到,本材各户以及各地的亲戚就会带着鸡(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一只母鸡)、糯米饭等礼品前来祝寿,敬祝老人安福康泰。当天,受祝福的老人头上缠一条洁净的白布,整天不出村,坐家静养,以示吉祥。
  哈尼族古朴淳厚的民风与良好的家教互为影响。相辅相成,造就了哈尼大家庭的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5、土族的尊老爱幼习俗
  土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勤劳、智慧、纯朴的土族人民,长期以来生息繁衍于祁连山南麓河、湟、逃、岷地区。这是一个地美草茂、可耕可牧的地区,土族人民同居住在这一地区折汉族、回族、藏族等兄弟民族一起,开拓经营了这一地区,为这一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土族人民素以勤劳、忠厚、朴实著称。地方志书中早就有土族“勤奋于耕稼”、“民俗质朴、风土壮猛、人性坚刚慷慨”的记载。
  尊老爱幼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各个民族表现的形式和特点不同。土族人在家庭生活中最讲究第一杯酒先敬长辈;第一碗饭、第一碗茶必先端给在场年纪最大的人。赴宴入席须先让老人坐上座,先由老人动筷,之后方可开席。青年人聚会,见老人走来,或在家中见老人进来,必须站起来让坐;走路要让老人走在前面;年轻人不能从老人面前横过,而要从老人身后绕过去;骑马、乘车见到本家、本村的老人,要停车下马打招呼。
  土族人对幼儿十分爱护并注重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婴儿出生第三天,家中要为他举行“洗三礼”。即将小孩放入“洗三”盆里,用清清的泉水灌洗,洗到第三遍时,祖父或祖母拿起翠绿的松柏枝条,在婴儿头上绕三绕,口中念着祝福的话:
  愿我的小孙孙,
  象松柏一样万年常青,
  长在土乡最高的山崖。
  当小孩(土语叫“布勒”)满周岁时,阿妈领着学步的布勒沿着粪堆转三转,边转边说:
  阿妈心尖上的小布勒啊,
  你别嫌它臭,你别嫌它脏,
  马帮的金子在马驮上,
  农家的金子在粪堆上,
  你要把土族人家的粪堆,
  积攒得象高山一样。
  到了秋天,又把小布勒带到场院里,对着麦垛说:
  阿妈肝花连肉的小布勒啊,
  你别怕它高,别怕它长
  喇嘛的希望在经卷上,
  农家的希望在麦垛上。
  你要争口气,
  把土族人家的麦垛堆到云天上。
  小孩稍大,开始懂话时,老人们就用丰富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童话等,有意识地培养下一代坚持正义、抗击邪恶、勤劳诚实、奋发向上的观念品质与追求真善美、摒弃憎恶假恶丑的美好高尚的情操。
  土族人民十分珍惜家族间、邻居间、亲友间的友爱和睦团结互助。老人们常以先民吐谷、浑王阿豺临终时令子弟折箭的故事告诫晚辈团结才有力量。于是团结互助就成为土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优良风尚。一家有事,大家就会都来帮助;一家打庄廓、修房屋时,远亲近邻都来帮忙;有的人自告奋勇当指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派话。很快就会按主人的意图将庄廓修好,又坚固又漂亮。谁家有老人生病,或有人住院,亲戚朋友都会带礼物前来看望。遇上灾害,亲友都来慰问,并纷纷帮助解决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6、维吾尔族的尊老教育
  尊敬长辈是维吾尔的重要习俗,代代相传,形成传统。小孩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良好的教育。遇见长者,应当将右手搭在胸前,表示问候与敬意。然后双方互推对方双手相见。青年人与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见面,一般用握手的方式致意,但不可同长者这样。对年长者不可直呼其名,必须缀上“达达”、“阿达”、“阿娜”等称谓。对长者决不可用“你”、必须用“您”来称呼。如年长者进屋,屋内年轻、年幼者应起立致意并请长者坐上座。年轻人自己决不可坐上座。走路时不可从年长者面前经直穿过,要从身后绕行;也不可背对年长者而坐,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在落坐前必须向年长者道歉:“我背朝您坐了。”之后再落坐。此外,不可骑马骑自行车队长者面前经过,必须下马或下车,施礼问候,方可通过。
  7、瑶族的尊老习俗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一,她勤劳智慧,历史悠久,居住在我国南方湘、黔、桂、粤、滇相毗连地带。尊敬老人,是瑶家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规范。在瑶族的家庭中,晚辈尊敬长辈,遇事决断不下要请老人作主;争执不下要请老人裁决。逢年过节举办的家宴中,尊敬老人是瑶家的规矩;并有为长者祝寿的风俗。老人决定的事,年轻人都能自觉遵守、执行。父母把儿女抚养大,让他们各自自立门户;儿女们成家立业后,都能自觉赡养老人;出嫁的女儿,都常惦记着父母,每逢农闲或佳节都回家看望老人。当父母失去劳动力时,子女们都能自觉承担起照料父母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8、普米族丰富的家教内容
  普米族是我国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中一个人数较少的民族。它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开发祖国西南边疆的活动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普米族人以正直、勤劳、能干为荣,他们认为有知识、懂礼貌、能背诵自己的族谱;懂得习惯法,善于为他人排忧解难;在群众集会中能即席发言以理服人;能主持祭祀活动;善于安排生产生活、能赶马经商等等,这些都是引以自豪的事。在普米族中,能代表群众利益,表现突出者,会被群众称赞为“知点比着阿兹,”意思是“真正是个能干的普米!”而对人虚伪、偷人物品、逃避社会责任者,则被认为是可耻的、要受到社会的鄙弃与谴责。
  普米族的家庭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教育内容一般包括生产劳动、习惯法、道德品质等。男孩一般由父亲和舅舅管教,女孩由母亲管教。孩子从六、六岁开始,就要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劳动;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和善于劳动是每个普米家庭村社的优良传统。女孩子上山采集野菜、打猪草、喂鸣、喂猪和学习纺线,男孩则从事放猪、放羊、砍柴、背粪、收割庄稼等。孩子很小时,就受到尊老爱幼的礼貌教育,逐步做到敬老爱少、分清辈份。在火塘边围坐时,总是长辈坐上方、小辈坐下方;长辈讲话,小辈要认真听,不能随便插话。普米人有敬老的美德,人们不仅尊重自家的老人,也尊重村中其他老人。他们既敬老,也爱幼,每个哥哥姐姐都有关心弟弟妹妹的责任。
  男女孩在13岁时要举行穿裤子、穿裙子仪式。仪式之后,就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就可以参加社会的主要劳动和集体活动了。进入成年期,他(她)首先必须懂得普米人的婚姻制度和通婚范围,以便在与异性青年接触中要区分两类:一类是可能的配偶,可以任意追求;一类则是自己的亲人,对他(她)们要亲切友爱,但不可开玩笑。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爱护自己的家族,爱护家门的声誉。青年人除了学习劳动技能和聆听长辈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之外,还要开展文体活动。男人喜欢进行射击、射箭、摔跤、武术等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也要学会吹笛子、唱民歌、跳锅庄舞等。这些活动,都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的,所以,普米族人性格开朗、能歌善舞。
 9、鄂伦春族的尊老习俗
  鄂伦春族人口只有四千一百余人,是我国人口不足万人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及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等县。尊敬老人是鄂伦春族传统的家教内容,成为鄂伦春人传统的美德之一。人们办理重要的事情,先要征求老人的意见,老人同意,方可办理。同老人讲话,语气要温和,不得有指手划脚或高谈阔论的表现,更不准使用不礼貌的语言。不论什么场合,要让长者坐正位;饮酒要等老人举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动刀举筷。路遇老人,必须下马立于路旁,口称“阿巴嘎尔”(您好)致敬,待老人过后,自己方可上马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