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提高词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20:4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提高词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汽车区第九中学小学部   曹婷婷
发现问题:                     
提到词语教学,老师们大多唉声叹气:词语教学太枯燥了,学生不感兴趣,老师也教不出什么名堂,不像句段、篇章,可读可品,可诵可演。词语呢,就那么几个,再怎么折腾,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它能否像其它教学内容一样精彩纷呈,常教常新?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目前词语教学的现状吧。
1、浮光掠影,一读而过。家常课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各种形式交替进行,看似形式多样,学生读得很充分,声音也很响亮,眼睛读红了,嗓子读哑了。但仔细一琢磨,这样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读“音”阶段,对字词的形、义没有涉及,对识字的规律、方法未加引导,更别说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开掘了,这样的教学怎能达成字词教学的任务?特别是高段老师,处理词语教学时,多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仅仅在初读课文后出示一些难读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读完之后,就像用脏的抹布一样弃之不理。
2、形式单一,一问而已。有些课上,我们看到老师除了重视字音教学,也重视词语的理解了。但老师的操作却很程式化,出示词语,学生先把词语读一读,然后就问“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或者你还不理解那些词?哪些词容易写错?” 接着就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这种浅表性的教学,因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而显得呆滞、缺乏生命活力。
3、不闻不问,一丢了事。有少数老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借口,索性放弃了词语教学这块阵地,彻底地让学生自己预习(自学)生字词。课上,为了保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流程的顺畅,初读完课文后,就直接进入对课文内容的讲解,或者是初读课文时,教师一句“把字音读准,不懂的字词查查字典问问别人”一带而过,至于怎么读准,哪是重音,怎么弄懂,怎么运用都不闻不问,一丢了事。
分析症结:
上述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未能正确把握词语教学的内涵和规律——汉字是表意文字,音形义结合,在语境中识字学词。二是未能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其实,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课标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对字词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心甘情愿地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呢?怎样才能解除我们语文教师的痛楚,实现词语教学常教常新、高效低耗呢?
解决问题:
一、用于课始导入时
这种处理方式比较常见,你会觉得太过普通,其实我们常常会忽视一个重要的真理——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词语教学似乎分三步进行:一是听写,二是解释,三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如果这样解读的话,我们对于词语教学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细细咀嚼这三步词语教学,我们还会清楚做到音形义结合的作用。听写,首先是对词语发音的听力考核,能听才能写;其次写的过程,注意了字形的正确和美观,还要强调字的偏旁和笔画顺序;再次,强调了一些词语的从字到词的意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20:49:1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一解读,我们就会形成一个共识:好的词语教学绝不是简单的认识词语的过程,它应该具备多重功效。在考虑音形义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词语的意象、意味、意蕴,考虑到词语的拓展、运用,考虑到词语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词语教学才不会显得单一、单调,它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最好的体现。所以,我归纳出两个根本的词语教学策略。
听写:结合词语的音形义进行;
运用:借助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当然这两种方法结合得天衣无缝比较困难,那么可不可以单独运用呢?当然可以,而且效果也很不错。下面是我在执教人教版实验教材五下《桥》一文时对词语教学的处理: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吧?这篇课文有一些生字比较难读,我们来看看(出示词语)。




指名分组朗读;重点理解“狞笑”,书空“肆”,全班齐读。
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语分成三组?
很快学生发现了第一组词语是描写洪水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们的,第三组词语是描写老汉的。接着教师引读词语
师:原来如此,下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认识一起读读这三组词语。
黎明时候,山洪它——咆哮  狂奔而来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而人们——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乱哄哄
这时,站出来一个老汉,他——清瘦  像一座山  像只豹子
师:你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围绕着洪水、人们、老汉展开想象,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洪水想死神一样,浪头有一米多高,很多孩子都被卷走了,真可怕!”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人们脸上充满了恐惧的神情,他们头发乱了,衣服也破了,但是谁也没有空闲去理会,大家都匆匆忙忙的逃命去了!”接着老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词语。在这里我运用的主要策略是:
想象:通过词语看到的画面、形象。
其实,我们平时在读词语的时候,是不是常常忽视了词语本身也带着很强的画面感、形象感、情感?当我们出示词语的时候,你读、我读、大家读,这些读词语的形式最终导致学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当我们把这些词语转化成画面后,让学生想象词语所蕴含的意象,有了质感的画面,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是更深入了吗?,就像案例中一样,学生对“咆哮、狂奔而来、狞笑、放肆、势不可当”这些描写洪水的词的理解,已经达到“洪水像死神一样”,这还只是在课始的导入阶段,有了这样的铺垫,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对文中老汉的高大形象自然会有更深的认识。正如维果斯基所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对于词语教学,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对于词语感性的个人体验、感悟,这个词语在今后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学生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
二、用于检查反馈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20:49:21 | 只看该作者

用词语教学导入新课,打破了常规的语文教学板块,对于我们常态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特别实用。常态的词语教学,我们通常放在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两个教学板块之后,起检查反馈的作用,其目的是为学习文本扫清障碍。
教学中我没有在字音上作机械认读,没有对词意进行孤立讲解,而是先让学生想象相关画面,形象地感知“叩拜”; 学习“戛然而止”时,先引导学生辨析音、形,然后要求学生读读这个词上面和下面的内容,再联系语境说词义,教学时既不平均用力且蕴含着一种方法的指导。在学习六个四字词语时,学生在我的激情引领下,四次齐读,由识记词语到深入课文,由积累词语到认识田老师的课堂与人品,学生读得一遍比一遍投入,一遍比一遍有感情,虽然是词语的反复,却读得情趣盎然,声情并茂。在此基础上积累关于口才好的词语;最后让学生尽量多地用上这些词写写作者心中的田老师,写写田老师上的课,通过这个练笔来感悟人物形象。我们说,此时的写已是学生内在表达的需要,加之有明确的表达目的和交流对象,故学生乐于表达。从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也看到学生的文字表达在动笔的语言实践中得到了训练与提高。在这里,我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语言的迁移与运用,对课文大意的概括与田老师的认识为一炉,立体推进,步步深入,有厚度,有效度,有力度,使学生从词语中汲取的营养更加丰富。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词语教学的两个有效方法:
引读:用教师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感受;
练笔: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和人物形象、课文内容有关的写话训练。
总之,提高词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我这篇文章试从导入、反馈、品读、小结四个角度,以一篇课文的不同学习时段为区分,梳理出了几种提高词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当然,不同的词语教学方式有不同的优点,我们不能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机械使用,而应有机整合,多形式呈现。只要我们有整合的意识,立体地设计,词语教学照样能够常教常新,精彩纷呈;亦照样可以实现高耗低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