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8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2:3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
   都说教师这一职业是崇高的,但“崇高”一词并非职业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奋斗在这一岗位上人们给它镀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我们现在的幼儿教师有很多的迷茫,不知道如何为自己正确定位,不知道成功是什么?《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成功”取决于爱。
师爱不仅是爱,更要有思想。作为教师,不仅要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更要将幼教作为如同自己生命一样的重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早在20年代,张雪门就提出了“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张雪门善于学习西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几十年前,我们的教育家就已经关注和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思考?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们的教育不能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么极左要么极右,如果没有原则,往往就会兜着圈子走,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细读《幼儿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这本中,慢慢品味名师的成长案例,让我颇受启发。爱,是幼儿教师时常挂在嘴边,但是当充满爱的时候,我们通过何种方式去表达?孩子们是否感受到老师的爱呢?在案例4-6中,应彩云老师为我们诠释了如何让爱更加具体化,如何让爱互惠彼此,如何让爱变得积极。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章节概要及阅读摘录
本书章节概要:第一章“幼儿成长的四个关键期”,主要介绍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形成期、个性萌芽期、未来成就铺垫期、安全感的决定期”。这部分内容立足幼儿心理成长的几个关键期,辅以生动的案例,让我们对幼儿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个性特点、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安全感”等方面的敏感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的确,这几个方面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从而了解儿童,分析儿童的表现,为更好地实施有效的学前教育奠定基础。
第二章“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从“幼儿教师与幼儿成长的关系、幼教事业期待名师的到来”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对当前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所存在的三方面缺陷“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对幼师职业热情不高”的认识和分析非常中肯和客观,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可以对照这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看看自己的专业成长需要从哪方面查漏补缺。
第三章“成长案例研究与幼儿教师成长”,重点论述了“成长案例研究的意义与作用”“成长案例的类型及研究方法”。如:观察能力、分析与反思能力、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能力、科研意识和能力等。通过这部分的阅读帮助我们更好地养成有目的地积累案例的习惯,并从众多的案例中进行科学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获取成长的经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2:36:0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幼教名师成长案例与解读”,介绍了大量的幼教名家案例,既有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这样的幼教大师,也有朱静怡、蒋静、应彩云、毛美娟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师专家,更有石利颖、陈宴这些与我们同时代的优秀代表。结合这些大师、名师的案例,让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名师之所以称之为名师,是因为“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在起决定作用。

阅读摘录:

1、缺乏安全感的幼儿更多地会感知到孤独和被拒绝、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甚至仇恨和敌视的态度,行为上也更容易出现逃避、退缩或攻击性的行为,较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也是多种心理疾病的隐患之一。

2、有安全感的幼儿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3、会说话的‘墙’,对于教师来说,是教育思想理念的表达和教育行为的落实,诉说着教师的爱心和智慧,传递着孩子的快乐和需要……它是无形的课程,引领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4、爱如果可以使我们放低自己与孩子之间,爱如果可以使我们敏感又宽容,爱如果可以使我们处于‘弱势’,或许,教育会更简单。

5、教师教育案例的研究,可以说是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起点,教师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可以由点到面地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寻找到失误之处,进而重新建构,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6、孩子的心是玻璃的,需要教师细心呵护、耐心教导。幼儿教育是保教并重的,孩子的吃喝拉撒需要教师的耐心照顾,孩子变化无常的情绪需要教师耐心劝导,孩子的调皮捣蛋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包容。

7、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判断自己的承受力,孩子会带给你不同的惊喜。

8、幼教专家认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表现主要在于:在教育工作中能否运用高效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并行事的标准。

9、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培养为社会需要的人,因而人才的培养内容应该随着时代而变化。他认为,幼稚园教育要求从教者做到如下几点:幼稚园教育应该是发展的;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根本。在他看来,幼稚园教育要以儿童为本位,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其教材一定要从儿童出发编制。

10、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幼儿”“为儿童终身发展而做”“让孩子回归大自然”,诚如陈老所说“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成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2:36:10 | 只看该作者


11、中国男幼师第一人——幼儿教育家张宗麟的课程思想对于我们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强调“教育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孩子,应该学习活的课程”“教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他认为,孩子是社会的儿童,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因此,教育应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培养儿童做社会的人,与社会接轨。儿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与生活相关的。教师只有做了孩子的朋友,才能想儿童所想,思儿童所思,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在案例中,应彩云老师陪伴孩子一同感受做错事的后果,让孩子在合适的情景中通过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体会与别人相处的规则。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孩子,有时候痛心痛肺、脸红脖子粗的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爱使我们感同身受,陪伴孩子们感受情感的强烈变化,顺势引导,逐步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我的孩子里有个胖乎乎的男孩,上课总是会不自觉的找人去讲话,每次无论我怎么批评他,他总是不好意思的笑笑。一次,我又发现他犯了老毛病,就严厉的指了出来,这次他一反常态,一脸愤怒的哭了起来,我认为他这是在耍耍小脾气,并没有理他,也没有给他声辩的机会,继续上我的课。直到后来通过他的班主任我才知道,原来他痛哭的理由很简单,不是他主动找人说话,而是别人先找他说话,我先批评他,他觉得很不公平,认为我偏心。虽然这个理由看起来好笑,但是也告诉我,时刻提醒自己在批评孩子之前要考虑这几个问题,他为什么犯错?我该对他说什么话?怎样能教育他而又不伤害他?孩子在已经懂得自己所犯错误的同时,他们关注的是老师的心理天平有没有偏颇,是否给予所以的人同等的待遇。我要了解他们心中这小小的自尊,以此为镜,折射着自己,平等和公正的爱,是最能让孩子接受的。
      在读《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爱如果可以使我们放低自己与孩子之间,爱如果可以使我们敏感又宽容,爱如果可以使我们处于‘弱势’,或许,教育会更简单。”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时常是强势,而孩子们则是弱势。在这种情形下,幼儿很难感受到老师付诸的爱,而教师也同样不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爱,如此以往,教育还会简单么?
      科学的爱每个孩子,均衡的把爱分给每个人。孩子是敏感的,他们心灵的天平能衡量出彼此得到的爱是否一致。如何来分配我们的爱?爱的表达需要我们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他们每一次的进步是否给予的表扬,我们应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是否最大程度的开发了他们的潜能。
      爱是一个抽象的词,如何让爱更加具体,如何体验爱的快乐和甜蜜,除了书中所描述的名老师的一些方法外,我们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摸索,最终实现老师与孩子们一同倘佯在爱的海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2:36:14 | 只看该作者

一、爱使我们感同身受

在案例中,应彩云老师陪伴孩子一同感受做错事的后果,让孩子在合适的情景中通过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体会与别人相处的规则。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孩子,有时候痛心痛肺、脸红脖子粗的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爱使我们感同身受,陪伴孩子们感受情感的强烈变化,顺势引导,逐步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

二、爱让我们积极应对

案例中当老师指出某个孩子的行为时,其余孩子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个孩子身上,相信这种现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比比皆是。而应老师通过积极地语言暗示,既帮助了个体孩子,又很好地规范了集体的操作规则。有时候同样一种含义通过不同地表达形式所达到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该以积极地态度,缜密的语言逐步引导孩子完善自我。

三、爱使我们接受关怀

爱是相互的,我们爱孩子们,孩子们也会爱我们。在案例中,孩子们与应老师的角色互换,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享受着爱的恩惠,这份爱是孩子们给予老师的。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彼此都充满了爱,教育还会那么复杂吗?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爱如果可以使我们放低自己与孩子之间,爱如果可以使我们敏感又宽容,爱如果可以使我们处于‘弱势’,或许,教育会更简单。”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时常是强势,而孩子们则是弱势。在这种情形下,幼儿很难感受到老师付诸的爱,而教师也同样不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爱,如此以往,教育还会简单么?

爱是一个抽象的词,如何让爱更加具体,如何体验爱的快乐和甜蜜,除了应老师的一些方法外,我们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摸索,最终实现老师与孩子们一同倘佯在爱的海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0: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