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25 21:59
标题: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县在实现县域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伊通教育。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伊通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伊通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到2010年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途径;并采取措施建立完善了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和均衡分配的保障机制、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师资合理流动机制、生源调配机制和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等,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初步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现“五个一体化 ”: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要形成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加大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确保公办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拿出了(    )元,用于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和对乡镇薄弱学校校舍和场地进行全面改善。三是完善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首先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为了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和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问题,我们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有计划地撤并布局不合理的村级小学,特别是“微型”学校和“微型”班级。其次是实施学校建设标准化。政府加大了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总计投资(    )元,改造危房(    )平米,撤并村级小学(    )所,基本消灭D级危房;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基本实现相对均衡化。
三、激励约束并重,实现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发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县教育局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并举办各学科名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二是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2009年、2010年招收的300多名特岗教师全员分配到农村学校,为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培训职责,推进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每年都对农村教师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全面轮训,有计划组织农村教师到县内外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城乡学校教学条件一体化。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25 21:59

      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条件均衡是基础。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有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硬件上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为使农村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不仅可以有书读、读好书,而且在生活上能住得好、吃得香,在各级财政的努力下,全县有13所农村初中都建了宿舍楼和高标准的食堂,解决了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全县初中和中心校都能上宽带,加强了同外界的联系;全县农村初中学校实验室都能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实验器材,使实验开出率大大提高。二是积极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改善薄弱学校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县城中小学对口支援农村薄弱校活动。县城各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的帮扶活动,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继续开展联谊校、联谊班、联谊学生等活动,组织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同时受援学校也积极主动地组织教师上派研修和开展学习参观活动,以强带弱,共同进步,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乡镇中心校也确定本乡镇薄弱村小,积极改善薄弱村小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调配,完善村小管理,提高村小的教学质量。做到既注重“经济”扶贫,更注重“教学”扶贫和“精神”扶贫。做到民心工程得民心,让学生真正受益。三是关注弱势群体,深化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实行自主选择学校,不收择校费用等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享受到同等教育。并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统计和建档跟踪管理。
五是完善管理机制,实现城乡学校教育水平一体化。
      一是举办县城学校教学开放月和农村学校开放校活动。组织县城内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优秀教师公开授课,每年确定中小学两所学校全学科对全县教师开放,接受全县农村各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观摩,交流研讨。县城内每所学校都与1-2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每年安排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初步实现城乡学校教育水平一体化。二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抓好教学过程监控,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检查、指导、监督、调控作用,教育局基础教科每学期都要到各中小学校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并深入到村级小学;进修学校教研员每学期都到各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教育局要求教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做到“工作必到校、到校必听课、听课必交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触角”延伸到全县农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科。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县围绕“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高、管理水平一样好、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做了不解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置和办学水平等方面实现“零差别”,还有诸多差距,今后我们还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中小学之间办学条件上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县级财政要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农村的办学条件,保证让农村孩子能和城里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25 21:59

二、不断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改革进程,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一是加大新课程改革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全科目、开足课时。利用好地方课程、开发好校本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要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绿色证书”教育体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教育教学系统优化,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发挥教师主导性主体与学生发展性主体的作用,培养会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办学效益;二是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教研人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第一线听课、上课,导课、导研。实现既均衡发展又形成学校各自特色的教育环境。
三、不断深化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全县中小学学科质量监测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全县中小学定期实施质量监测,并形成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报告,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监测试题要严格遵循课程改革精神,降低难度,注重与社会生产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一些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题目,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改革中小学招生制度,继续坚持小学升初中交接制度,使小学毕业生100%升学,小学毕业就近升入初中。初中招生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逐渐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苗相对均衡,各初中招生平行分班,不得分实验班和重点班。按省教育厅的要求,全县重点高中指标生分配到校,并保证指标生比例逐年增长。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学校之间教师的合理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不仅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机制、硬件建设支持,更需要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的支持,教师均衡是关键。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以及全员考核、聘任制度,实现中小学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逐渐实行校长任期制度,采取竞聘上岗的办法,让真正年富力强、有能力、有干劲、有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附加农村任教的经历条件,适当提高乡镇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工作交流,使教师资源合理优化。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理顺体制,理清思路,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加强农村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开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新局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