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如何让导课在数学课堂上绽放光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1:5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如何让导课在数学课堂上绽放光彩            
[摘要]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学;学教学;导课;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各项工作如此,教学也不例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启发式教学,启发必须启而有“法”,“启”就是“导”,即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导”得有法,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如何“导”才能算有“法”呢? 一、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开“导”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课堂提问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起“导”的作用。
  1.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这就是说,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学习就没有什么成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那么,怎样的导课才具有“趣味性”呢?
    (1)悬念激趣。在导课阶段,教师可巧设悬念,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年 月 日”时,在导课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喜欢侦探吗?你们知道著名的侦探是谁?想不想像福尔摩斯一样帮老师破案?这样用悬念开场进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情境激趣。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涵。如教学“秒的认识”的导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同学们09年的春节晚会你们看了吗?有谁坚持看到晚上12点的?那你们还记得新年钟声敲响时的情景吗?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顾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12点时的情景)师生一起倒数“10.9.8……”刚才我们所数的“10.9.8.7.6.5.4.3.2.1”是以什么为时间单位?(秒)如此导课,就将这一熟悉的并且特别容易煽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场面很好地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秒的长短。 (3)谜语激趣。 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谜语导课容易很快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几时几分的认识”的导课时,教师出示简单的提示词语,请学生根据提示猜出谜底。一听到是猜谜语,学生们马上集中了精力,很快把心思回归到了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符合“趣味性”这个要求的导课方法还有很多,例如: 故事导课法、游戏导课、操作演示导入法等。平时教学时我们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而选择适合的导课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1:57:29 | 只看该作者

2.课堂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要设在关键处
  小学生的感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导”的目的正在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与混乱性,使学生的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是开导、发展他们思维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和后问;“和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分子和分母都不同。”而教师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指出那个分数是最简分数。由于设问指向不明确,没有达到目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设计的问题指向十分明确。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通过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问:“如果不用数方格的方法,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感到困难,教师马上又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呢?”此时学生顿悟,有了方向。
  3.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逐步引申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其价值、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层次,为引申而置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直角、锐角、钝角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1)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拼一拼看,这一层让学生随意拼,拼出的图形可能有两类,一类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一类是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第一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按照下面的做法试一试。这一层次教学生旋转平移的方法。引导想一想: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使学生发现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表来拼,会怎样?让学生按照第二层次的方法独立拼。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推出来了。
  由于问题的设计有层次,设在关键处,所以学生能抓住要害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弄清道理,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记得深刻,学得顺利。
二、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学生议论
  1.抓住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议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1:57:32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思维特点是直观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在感性基础上引向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不断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在知识的联结点上引导学生议论。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让学生读“4020”,然后让学生阅读第八册课本38页例1前的一段话,知道万级和亿级的读法。出示“400305004000”,引导学生讨论:(1)怎样读? (2)万级和亿级的读法与个级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3)在读多位数时应注意什么?通过分组讨论,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和感知的经验,总结出多位数的读法,导出重点所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抓住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议论
  学生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较难掌握,原因是认识结构模糊,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属性,产生思维误区。因此教学中应抓住知识的差异处引导学生议论。例如,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四册教材中,用“和”求每盘放几个梨?让学生讨论: “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回答后,立即列式计算,然后教师补充完整:“把28个梨,放在4个盘里。”全班列式解答。
  出示例4:有20个梨,又摘来8个,把这些梨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个盘放几个?与复习题比较,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不同?怎样解答?在学生充分讨论中,发现复习题中梨总数已告知,而例4却没有告知,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先求出梨的总数。
  出示例5:有20个梨,吃了2个。剩下的梨每6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与例4比较,问题相同,指出条件中主要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例4用总数来分,例5是用“剩余”的来分,这也就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加”和“减”作为议论的重点,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认真审题的意义。
  3.总结、归纳知识引导议论
  有时学习某一知识之后,必须总结出定义、法则、公式等,实现认知的新飞跃,这时,精心设问有利于发展学生归纳、概括、综合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设计了许多这样的问题,值得参考。
总之,课堂导课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没有固定的形式。课堂导课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我们学功能,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3: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