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25 20:58
标题: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摘  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本文介绍了创设问题、追问、类比、动态等七种不同的情境,阐述了情境创设在数学中的作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情境 创设 数学 教学 作用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授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和充满知识美的享受。创设问题情景,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又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下面就不同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数学教学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 、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 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 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 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 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 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 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 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 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有疑设问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任何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青少年在这方面表现更为强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思索、尝试,释疑解惑。但释疑不能操之过急,越俎代庖,应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通过适当地点拨,让学生积极思维而达到解疑之目的。这样,思维过程才能日臻缜密,知识掌握才能更趋牢固。例如:在“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复习点集{(x,y)|x+y-1=0}表示经过点(0,1)和(1,0)的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
⑴点集{(x,y)|x+y-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4-3-25 20:58

⑵点集{(x,y)|x+y-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又表示什么图形?
尝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的点被直线x+y-1=0分成三类:一类是在直线x+y-1=0上,一类在直线x+y-1=0上方的平面区域内,一类在直线x+y-1=0下方的区域内。对于任意一个点(x,y),把它的坐标代入x+y-1式子中,可得一个实数或等于零,或大于零,或小于零。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在什么情况下,点(x,y)在直线上,在直线右上方,在直线的左下方?
猜测:对于直线x+y-1=0右上方的点(x,y),有x+y-1>0成立;对于直线x+y-1=0左下方的点(x,y),有x+y-1<0成立。

三、创设类比情境,拓宽学生解题视野
所谓类比就是指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之间,根据它们某些侧面的类似之处进行比较,通过预测建立猜想和发现真理的方法。其思想过程为研究对象、类比、预见、形成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类比思维在数学知识延伸拓广过程中常借助于比较联想用作启发诱导以寻求思维的变异和发散。在归纳知识系统时又可用来串联不同层次的类比内容,一帮助理解和记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无论是对于命题本身或解题思路方法都是产生猜想获得命题的推广和引申的原动力。
例如在解决“正四面体上任意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几何中“正三角形中任意一点到三边之和为一定值”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类比:“面积→体积”,展开思维活动,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视野。
例如,已知 为某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其中 为斜边若点 是直线 上的动点,求 的最小值。
一方面提问学生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到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从而过O作直线的垂线,垂线段即所求的最短距离。
四、创设联想情境,焕发学生探索新知
联想不是凭空臆想,而是人们对具有某些特征的新的问题,利用头脑中已有知识和经验,与已掌握的结论和方法联系起来,由“此”想到“彼”的一种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对“以旧换新”,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解析几何中有下列三个命题:
1.以抛物线的焦点弦为直径的圆必和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2、以椭圆中任意一焦半径为直径的圆必和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内切。
3、以双曲线中任一焦半径为直径的圆必和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内切。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命题1的证明后,启发学生联想,则能很快完成其余两命题的证明。创设联想情境,可使学生在解题中以点带面,存同求异,触类旁通。
五、创设错误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反思,创新的精神
设置错误情景,即“错误教育法”,使学生反思,质疑,错误的解法,错误的命题,不仅更清晰的认知基本概念基本数学方法,更能在“错误”中产生积极思维,质疑,创新,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例  已知a1= 2,且an+1 = (a1+a2+a3+…….+an) ,求数列{ an }的前 n项和sn
解法一    an+1 = (a1+a2+a3+…….+an)
         an = (a1+a2+a3+ …….+an-1)
两式相减  an+1 - an =   an        an+1  =    an
{an}为首项 a1=2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an = 2 n-1 Sn = 4.(  )n – 4
解法二     an+1 = (a1+a2+a3+…….+an)
         Sn+1 - Sn =  Sn
  Sn+1  =  Sn
则{ Sn } 为首项 S1 = a1 = 2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两种解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辨析可知,“解法一”中 n=1可以吗?
这样可促使学生反复讨论,揭示出矛盾条件的本质所在,且可创新出新的数学题目。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