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好胜心”还是“好奇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做数学”的特征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数学,即一定程度上积极地参与发现工作,并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猜测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索愿望、不懈的探索精神和一定的探索能力。究竟“好胜心”和“好奇心”哪个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养成学生的探索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我认为显然是后者。

    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鼓励读书人“为今生今世建功立业而奋斗”,读书的目的很明确,有兴趣要读,没有兴趣也要读,形成追求“现世功业”的考试文化。于是,“争高分”促进了“好胜心”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好胜心”教人一味地去追求分数,使人满足于老师教的现成数学,这种数学是由数学家事先组合好的,只有数学家们才知道每个部分如何配合,每一部分的用处又是什么,但学生却不懂这些秘密的知识,因而对学生而言,所获得的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孤立的砖块”,根本不了解“这些分析的砖块最终究竟要建造成什么样的大厦”,但这些“孤立的砖块”可以帮助学生得高分,获得的“砖块”越多,越能满足其“好胜心”。但这样又怎能培养孩子们追求真理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而“好奇心”则让学生学会思考,养成爱动脑筋、主动思索的好习惯,凡事都要想一想“为什么?”、“后来呢?”,这样正可以培养其探索真理的意识和情感,更能发展其创新精神和能力。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下列是某月的月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提问:阴影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立即会计算,结果表明这9数之和是正中间的数15的9倍。

    再问若将阴影方框移至如下图,又如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通过计算,学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于是,他们就会好奇地猜想:这种关系对其它方框也成立吗?“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去尝试用代数方法进行证明:设中间的数为a,则阴影方框中的9个数分别为:

a-8
a-7
a-6
a-1
a
a+1
a+6
a+7
a+8

    求出此9数之和为:(a-8)+(a-7)+(a-6)+(a-1)+a+(a+1)+(a+6)+(a+7)+(a+8)=9a

    正好就是正中间的数a的9倍!“好奇心”进一步驱使他们思考:这种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答案是肯定的!同时,“好奇心”继续推动他们进一步猜想:如果阴影方框里的数是4个,是否又有什么规律可言呢?16个呢?25个(将月历31后面的数继续下去)呢?等等。当他们分别得出结论以后,会惊喜地发现:奇、偶数得出不同的规律!奇数时,几个数之和就是中间数的几倍;偶数时,对角线上的数之和相等。通过思考,还会发现一些其它规律。再推而广之,若将此表每行7数(第一行可少)无限列下去,此规律是否都满足呢?若由每行7数改成每行5个、6个、8个、9个……是否又有什么规律可寻呢?“好奇心”促使同学们不断地探究下去,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

    新加坡在教育上的口号是:“会思考的学校,爱学习的国家”,所谓“会思考”,即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主动去积极思考问题,力求自己解决问题。“好奇心”正能使人做到这一点!而“好胜心”只能使人去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这种思考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很难创新;只有“好奇心”才能催人积极主动地去思维、去发现、去创造,长此以往,何愁没有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6: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