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3-25 16:40: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努力满足少先队员成长的多种需要,特别是对极少数心理有缺陷的少先队员,其矫正既要及时又要有耐心。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性格不是天生的,它是主客观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形成过成中是可塑的。发现越早,越有利于矫正,对少年儿童的伤害也越小。及时发现,及时矫正,不良行为还没有形成为稳定性的性格时,也就说不上有心理缺陷。但一旦形成,其矫正过程并非易事,也不会有手到病除那么见效快,其不良行为往往出现反复。我们决不能迁怒于儿童,这是性格习惯性的本质特性。所以我们还要有耐心。
第四,依法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力求少先队活动设计巧妙、周全。有性格缺陷的人大多数是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人。前者情感和语言动作的发生强烈而难以控制,易产生过急行为伤害别人。后者往往敏感、多疑、感情较脆弱、内向、刻板,易产生伤害自己的行为。所以,活动设计时,要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不能让活动给他们产生心理压力,不能让他们的缺陷暴露在别人面前。最好是在所有的活动参与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达到对性格缺陷者的矫正。
第五,少先队活动设计中基本目标的多维性和层次性。目标的多维性是指少先队员在同一次少先队活动中受到教育的多中多样,既有道德品质方面的,又有情感意志方面的,也有习惯能力方面的等等。层次性是指在同一次少先队活动中不同队员所受到教育的差异。队活动主体、队活动着用的客体,全体队员、部分队员、个别队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同一个少先队活动中,设计出达到不同目标的环节,以满足队员不同的需要。
原理清楚了,策略掌握了,接下来是队活动的设计。《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指出,“辅导员可根据时代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活动,增设特色奖章。”要求辅导员根据纲要“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此列举几例,是满足少先队员心理需要较为成功的少先队活动设计。
例一,特别的生日庆典。有一个叫杨银的女孩,刚来我中队时,她一直面无笑容,双目忧伤,很少说话。经过家访我才知道,半年前,因水上事故父母双亡。幼小的心灵,怎么经得起如此沉重的打击呢?为了帮她抚平心灵的创伤,我以少先队活动的形式为她举行了生日庆典活动,师生一道唱生日歌、吃蛋糕、拍照留念。工夫不负有心人,灿烂的笑容终于回到了她的脸上。直到考上高中,她的宿舍里仍挂着那次生日庆典的照片。每遇到新同学她总要介绍这些照片:“这是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过生日拍的照片,我们中队的全体队员都来帮我过生日。那是我最难忘的一个生日,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温暖,让我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
例二,书信带来的奇迹。有个女生,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因为离开了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被关在封闭的无菌病房里接受治疗,她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心情糟透了,治疗效果也很差。医生说,让她有生的欲望,乐观的心情是提高疗效的唯一途径。为配合治疗,我在她所在的中队开展了一次名为《心灵的呼唤》的中队活动。每个队员给她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医生将整个中队的五十封书信,经紫外线杀菌消毒后送进了病房,奇迹便出现了。因为,每当她拆开一封信,就有一个队员在跟她亲切交谈,就会引起她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就会看到她的微笑。
例三,特殊的演讲赛。我有个队员,其父母都是聋哑人,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性格内向,不爱言语,且有点儿口吃,一紧张就会嘴巴微颤,欲说无声。在一次主题为《我的理想》(演讲赛)的少先队活动中,为了让他能顺利的开口演讲,我做了精心的安排。在他演讲时,我让全体队员闭着眼睛,头枕双臂,作午睡姿势。再让他转身背对队员,并在他面前安排了两名一年级的小队员,用小凳子坐在他面前。告诉他:“今天,你就讲给这两个一年级的小队员听。”开始演讲了,他的声音有点哆嗦,他在努力说出每一个字。只一会儿时间,他的语调就平缓了许多。他像在放学的路上与自己的队员说话一样,神态自若,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最后,队员们“哗”的一片掌声,反倒让他觉得不自在了。自此后,他就明显爱说话了,在课堂上也常常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了,有点儿口吃的毛病也不见了。
例四,偏见消失在讨论声中。一天中午,教室里传来惊慌失措的叫唤声:“流血了,流血了!快去喊老师!”只见一男一女两名少先队员的手背上都在流血。包扎以后,我详细地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这男队员,因为经常帮助那女队员,另一男队员嘲笑他俩好。他俩极力否认所谓的“好”。嘲笑他俩的男队员说:“要证明你们俩不好,就让对方在自己的手背上划一刀。”他俩真的让对方各划了一刀。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1、正常的男女少先队员关系被曲解,让他们感到恐惧;2、证明的方式令人吃惊。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男女少先队员关系,建立正常的男女队员关系,在设计少先队活动时,安排了一次“什么是正常的男女队员关系”的大讨论。通过讨论,让大家明白了:少先队员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男队员尊重和帮助女队员不仅是个人修养和文明的体现,还是一种传统美德;歧视、讥讽、欺侮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
总之,只要我们牢记少先队工作的主要任务,遵循儿童心理、教育原理等客观规律,根据少年儿童心身发展的特点,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一定能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