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为什么最后会气愤,不仅没有捐钱,反而偷钱呢?显然是因为牧师讲的时间太久了!牧师的话无论如何动听与感人,但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唠叨个不停,仿佛一下子要把人的耳朵灌满似的,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犯过如牧师一样的错误呢?当你的孩子无意或者有意犯下一个令你气愤的错误,你是不是批判了一次、两次之后,还觉得不够解恨,或者还是怀疑你的孩子是不是记住了你对他的批评、教育,为了确保他/她能够记住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于是你又不厌其烦、“不辞辛苦”、“苦口婆心”地为他讲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原因,或者干脆再批评几次,让他长长记性!好像只有这样,你才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想想,每次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孩子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对你的每一个批判、意见都虔诚地接受吗?

    其实,在浑然不觉中,孩子的心理已由最初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内疚感发展到对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的愤怒!他不是愤怒你不该批判他的错误,甚至在你前两次批判时他还曾下定决心以后好好表现,让你不再为他生气了!然而,当他发现你根本不相信他能记住你的批判,你对他根本不信任时,他会坚信你根本不是一个和他站在同一战线上,帮他改进错误的人,简直是一个十足的无法容忍任何错误的恶魔!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经常盲目地对孩子进行许多大而空的说教,殊不知孩子已经“超”熟悉这些“名言警句”,即使认为父母的话“句句是道理”,但由于家长爱之心切,责之心苛,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打“歼灭战”,造成孩子幼嫩的心灵难以承受,这同时也是广大青少年在受到父母不恰当的批评时出现“顶牛”的原因所在。

留点“空白”

    作为教师,同样应尽量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案例:一位教师在考试讲评课上反复批评一个学生,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该生的试卷撕烂了。该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手中的钢笔戳向老师的脸,使这位老师的脸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重复同样的方面、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批评语句,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

教育要讲究“空白”艺术。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布白。”有了“空白,”才能产生美感。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对学生的批评更应该点到为止,切不可“穷追不舍”,要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沟通的心灵之桥,如此,才能使成长中的儿女把父母或教师视作自己信得过的良师益友,从而自愿接受教育,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过犹不及

    对学生的批评应注意“度”,那么对学生的表扬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的寓言叫《杰米扬的汤》。杰米扬是一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个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最拿手的好菜——一大盆鲜美的鱼汤来招待。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很满意。杰米扬劝他喝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有点嫌多了。可杰米扬没有觉察仍然一个劲地加汤。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丢下碗,拂袖而去。在这则故事中,虽然鱼汤是好东西,但如果给与的量过多,反而为喝汤者造成心理负担,以至于感到厌烦。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

    同样在教育中对学生的表扬也不能太“廉价”。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学生,上课总是调皮捣蛋,自己不认真听讲,还影响他人,因此各科老师上课总是批评他。时间长了,批评根本不管用,于是班主任想出一个新方法,让各科教师对他的批评改为表扬,发现他有任何的进步或者是“闪光点”,立刻大加赞扬。开始他很受感动,表现也大有改进,可是后来突然有一天,当教师以同样的方式对他予以表扬时,他却大为恼火,说“我已经进步了,还不够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听惯了批评的他,最初听到表扬时,觉得老师真的是看到了他的优点。后来当教师们不断重复地对他进行表扬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老师的表扬缺乏诚意,而且其中许多是有意拔高的。由此他便认为,这些教师只不过是在哄自己,名义上表扬,实际上是让他注意这些方面,有明褒暗贬之意。因此,终于有一天,他再也忍无可忍,表现出了上述的极端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见,教师在任何方面都应注意“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认知超载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验,在课堂上、或者在听讲座时,如果对某个你还算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宣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3点要讲”的时候,你会认真地听,甚至会试图记下这三点,然而当教师宣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10点要讲”的时候,你便顿时失去了听下去的兴趣!同样如果一节课教师让你学习十个单词,你可能还会认真地学习,并试图掌握,但如果让你学习50个单词,恐怕你连试图记忆的兴趣也没有了。

    此外,下课了,老师仍讲解再三;周末了,班主任仍津津乐道,此时你是不是有一种想收拾书包,冲出教室的冲动!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些现象,也是因为超限效应的原因。即人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因此,当向学生或者孩子讲述某个知识、道理以及布置作业时,在时间以及任务数量上要注意不要超过学生可接受的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而且会适得其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5: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