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让学生“悦读”课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本是件快乐的事。记得我小时侯,拿到带字的纸片就想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想问一问。8岁时姐姐给了我一本小人书,我简直爱不释手。班里的同学知道了,都争着向我借阅,甚至把那本书读得破破烂烂还在像宝贝似的传递。可是现在,学校都建起了图书室,我们的孩子有书读了,可不少孩子们竟然没了读书的热情。这不由使我想到了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悦读”。本学期中我有意识的对课文阅读进行了有选择的拓展与链接,并以交流、朗诵、评价等形使学生走进“悦读” 。这样才更有利学生走进阅读,使阅读成为孩子自觉的行动,成为孩子快乐的选择。

一、语文艺术本为邻,悦读课文创意境

语文和艺术联系天成,单说文中的诗与画,自古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话,语文课借助艺术手段,极易做到水乳交融。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使学生有读文的动机。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记得在教苏教版第二册《草原的早晨》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草原图片,因为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上课前媒体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通过看、听、感觉,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此时,教师配乐描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奔跑,让我们跟随牛羊一起来到美丽的大草原。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绿草如茵、牛羊奔跑、牧民欢歌的情景中,激发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引发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大家跃跃欲试,效果极好。接着我让学生说说你见到了大草原怎么样的自然风光,有哪些景物?这就让言语感受与视觉直接联系起来,获得具体的语感。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只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及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语感就越深切。文中有不少词,例如“响亮的鞭声、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牧民们跨上、追赶、欢乐的羊群”等,表示的是形状和动态,如果把生活联系起来就能能真正领悟和理解,获得良好的语感效果,空洞的解释,不可能反映言词在各种场境下的意义、用途、特性,以及色彩、形状、韵味等。阅读教学既是认识过程,又是活动过程,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必需。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愉快的阅读活动中去,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综合化阅读课堂。

(1)真实感知,促进思维。学生感悟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青蛙、桃花、杏花、梨花”一组词串时,我先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孩子的会获得大量的表象,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如在教学《小池塘》一课,带学生到附近小山坡下的池塘边找春天,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从而再让学生来阅读课文,这时孩子们的感受更加深刻,当仿照课文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诗般的语言就产生了:“绿绿的柳条随风舞动,那是春天的辫子吧?”“迎春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蝴蝶结吧?”“天上飞舞的风筝,那是春天的花裙子吧!”……带学生到大自然走一走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对于创造性地思维有很大地促进作用。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池塘边的东西在成人眼里再熟悉不过的了,而在一年级孩子心中却不同,学生们的描述的语气和表情各种各样。这一教学情境开启了学生的想象之源、激活了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当我这样描述时:我让大家闭上眼睛,用想象去欣赏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清晨,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小鸟唱起了歌。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情境,学生个个都听得入了神,陷入了无限的遐想当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二、语文音乐融一体,悦读逍遥又自在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就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中,应让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课上,教师的教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学生的学,是自主的享受而不是被动的受罪。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让语文课闪现艺术之美呢?音乐进课堂,遐思飞四方。将音乐引进了语文课堂,语文课就成了一首歌,一段曲,入耳牵心,移神动性。如《王二小》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我放弃传统的课文分析,组织学生先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在师生共同歌唱中完成对课文的阅读。语文课引入艺术手段,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在实现语文和音乐的融合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无处不有美,你是一位知“美”的教师,必将拥有一群懂“美”的学生。老师教得潇洒,学生学得自在。特级教师魏书生对自己提出了“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这不仅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笑,而且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感染,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我认为,让歌声潜入书本,展示出语言的音乐美,不乏于是一种阅读的享受。《草原的早晨》一文教学时,当学生读到“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分别站起身来,横跨在椅子上,学生犹如高举鞭子,骑上大马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似的。读出了对草原的向往和内心的自豪。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想象和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我曾有幸在电视上看到哈佛女孩汤玫捷的精彩演讲。能够抓住听众的,除了她充满智慧的演讲内容外,还有她很高的语文素养。在演讲中,她的仪表、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三、课文阅读重评价,激励评语很重要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这表明了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能力的评价恰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不仅给学生提出了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向,同时会纠正学生在阅读能力形成中的错误和不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文读准、读通也是一个难点,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爱读,这就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鼓励。当学生自告奋勇地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却读得不连贯、读错字,这是我们低年级阅读课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应及时鼓励:“你很勇敢,能把自己的朗读展示出来,让大家给你提出点意见吧!”这样的教学用语给学生以亲切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慰藉,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就更高。为后来的个性阅读打下了基础。

1、重视学生阅读的形成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

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不断积累,不断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它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不时地进行阅读的反思,不断地把握自我理解程度,判断与阅读目标的差距,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

2、呵护学生阅读的独立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

    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的不同,往往在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带上自己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阅读,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阅读;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读得“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读错了,也要允许他反复重读。对于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

试想,如果孩子们都“悦读”了,何愁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达不到,又何愁孩子不热爱语文呢?这次尝试证明,引导学生悦读是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