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建议
这个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步骤大体相同,只是具体实施的方法和形式不同。下面我以《七律长征》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1、 读书指导
(1)初读感知。
课前不知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会议学过的关于长征内容的课文,读一读长征的故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接着让学生回顾初读课文的一般要求,一道他们自读课文。给足够的时间,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读。检查自读情况时,要及时帮助他们正音,以达到读通句子读熟课文的目的。注意“岷”时前鼻音;“礡”读bo,不能读成bao。其他字在朗读过程中随时指导学生正音,要求读准确。
(2)精读感悟。
这首诗重点讲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字里行间表达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时,要围绕这一重点,抓关键词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读第一联,要紧紧抓住“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词语来理解。“不怕”儿子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读第二、三联时可分为两步进行,先研读,再品读。第一步是帮助学生弄清诗句的大概意思,再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辅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让学生了解“五岭”、“乌蒙”、“金沙”、“大渡”的意思,理解“逶迤”、“磅礴”、“云崖”等词语,并由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师生共同补充、完善。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读出感悟,培养预感。如“五岭”山脉,那么高峻险陡,但在红军眼里,不过是跳跃着的“细浪”而已;而乌蒙山,尽管气势磅礴,但在红军看来,也不过如流动着的泥球罢了。这具体生动地诠释了“只等闲”的内涵。再如,浪急水大的金沙江把岸边的云崖也拍击得发热了,而大渡河上惊险的铁索桥寒光闪闪,但这一切也并没有吓退红军,还是被英勇的红军战胜了!要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
读第四联,要求学生了解“岷山”、“三军”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三军过后近开颜”的欢乐亲情。在指导独好这一联时,可借助课文配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先让学生简单说说配画内容(不可当成看图说话材料),再通过读表达这种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