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中国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第29位 [打印本页]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8
标题: 中国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第29位
中国教育竞争力报告①

与52个国家比较,中国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第29位,比10年前提升了17位

中国教育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岁末年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由中央教科所各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教育竞争力报告》等系列报告,以全面展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进程。敬请读者关注。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8
  1.中国教育竞争力10年提升17位
  综合排名居第29位
  为了比较我国教育竞争力在世界各国中的位置,在考虑国际可比性、数据可得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53个国家作为比较国,包括了经合组织国家、可获得数据的人口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数据以2006年为主。
  在所选的53个国家中,教育竞争力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新加坡、美国、芬兰、丹麦、澳大利亚(见下表)。排在最后5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秘鲁、委内瑞拉,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中国教育竞争力居于第29位,属于中等水平。
  我们在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人力资源和创新指标中包含了绝对值和百万人口中所占比例的相对值。教育竞争力计算中如果人力资源和创新指标按照绝对值计算,则中国排名在16位,如果按照相对值计算,则中国排名在47位。综合排名在29位。由此可见,中国目前的教育竞争力在所培养的人的绝对数量方面居于中上水平,而在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素质人才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是我们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8
教育竞争力提升最快

  为了比较我国教育竞争力在近10年来的变化情况,我们采取了同样的样本国和指标体系,用1999年的数据进行了纵向比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居民科技论文数量指标项没有相关数据,实际参与计算的是15项指标。结果显示,我国教育竞争力在1999年居46位,与2006年的29位相比,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竞争力提升了17位。

  在所选的53个国家中,1999年教育竞争力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芬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和比利时。排在最后5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墨西哥、印尼、秘鲁和委内瑞拉。中国教育竞争力居于第46位,排在倒数第8位。通过对两次排名的比较可以看出,近10年来,居于前5位和后5位的国家教育竞争力的排名变化并不大,排名提升最快的前5位国家为中国、约旦、印尼、马来西亚和丹麦,分别提升了17位、16位、15位、13位和11位,而以色列、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巴西都降低了14位,斯洛伐克降低了17位。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教育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国家,这充分印证了中国近10年来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8
2.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缩小

  当前中国教育竞争力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存在差距,略优于金砖四国均值

  为了对中国教育竞争力在国际中的位置进行描述,我们选取了经合组织国家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作为比较对象。

  从图1、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教育竞争力各项指标发展比较均衡。中国大陆和金砖四国的教育竞争力发展指标极不均衡。在绝对指标方面中国与经合组织国家和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印度相比均占优势。中国在教育质量和教育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方面略优于金砖四国的均值。

  如果去除人口的因素,采用每百万人的相对指标时,中国在很多指标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均值,同时也落后于金砖四国的均值。特别是中学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方面中国的指标比较落后。这些指标与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源水平密切相关,大幅提高教育发展的程度将是中国教育竞争力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教育竞争力与经合组织国家差距减小,部分指标均值超过金砖四国

  1999年,通过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多项指标与经合组织国家的均值和金砖四国的均值均有较大差距。

  从各项指标的发展情况来看,1999年经合组织国家的教育竞争力各项指标发展比较均衡,而金砖四国的教育竞争力发展指标不太均衡。在绝对指标方面,中国在全职研发人员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3项指标与经合组织国家的均值相比占居绝对优势,和金砖四国均值相比也略有优势,但在专利数量上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和金砖四国。但是,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在专利的绝对数量上已经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在4项指标的绝对值方面均占居优势地位。

  从百万居民的相对指标看,中国1999年的4项指标都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其余各项指标除了初等教育毛入学率略高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外,均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均值和金砖四国均值。然而,到2006年,中国在识字率、本地专业研究培训、职工培训范围、教育体系的质量、学生学业成就等指标上均高于金砖四国均值。在大部分指标上与经合组织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9
3 .中国教育竞争力优势劣势并存

  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有16个,从每项指标的排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初等教育毛入学率、全职研发人员人数、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专利数量、科技论文数量等指标与其他52个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大部分指标都处于中等或中下等水平,排名低的指标主要体现在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百万居民中在校大学生人数、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等方面。

  优势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1999年之后,中国教育发展迅速,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最艰巨的任务。1999年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到2007年年底,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义务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国初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指标在国际比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迈出关键步伐,高等教育开始扩招。扩招前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很低,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5%左右,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其后3年分别以25%、17%、10%的速度增长,到了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2005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比1998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十五”期间,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了1397万名毕业生,“十五”末期,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6800万人,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库,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了人力资源大国。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9
劣势

  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国际有差距

  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仍需提高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中,我国初中毛入学率逐年提高,1990年为66.7%,2002年提高到90%,2006年达到97%。而高中毛入学率虽然逐年在提高,但是由于起点低,所以数值不高。2006年我国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为75.5%(WEF数据),在53个国家中排在第50位,53个国家的平均值为96.8%,相当于我国初中的毛入学率数值。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是我国中等教育的艰巨任务。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反映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6年进一步提高到22%,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53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54.5%,我国排在第49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虽然居世界第一,但是每百万居民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仍然不高,在53个国家中仅排名第47位。2006年5月,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既保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又能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步提高,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1982年仅为5.3年,1990年提高到6.4年,2000年达到7.9年,2008年增加到8.5年。2006年,我国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达到11年。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53个国家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平均值已达到14.9年,而中国仅为11年,在53个国家中排名第49位。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9
教育投入居所选国家末位

  教育投入作为教育竞争力的潜在竞争力和未来竞争力会间接产生作用。从对所选国家的教育投入情况分析来看,中国的教育投入排在末位,成为中国教育竞争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中国的教育竞争力在金砖四国中略落后于俄罗斯,而远远高于巴西和印度。一方面说明中国穷国办大教育,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教育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增加教育投入,是中国未来提升教育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9
4.中国教育竞争力未来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在未来12年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我们目前指标排名比较低的几个方面在未来将得到长足发展,对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教育竞争力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要整体提升中国教育竞争力,我们还需要做出如下努力:

  提高中等教育入学率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速度

  中国教育竞争力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我们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继续发展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到2020年提高到40%以上,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到2020年使20岁至59岁的劳动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2年,使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达到13.5年。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的战略目标。终身教育体系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向知识型经济转变过程中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教育竞争力指标中非正规教育的两项指标分别排名在32位和31位,教育体系质量排名35位,均居于中下等水平。距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提高中国教育竞争力还需要加强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中国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需要大力倡导尊重学习和尊重技能,由注重学历向注重资格转变。

  加强经费投入的强度

  实现经费投入多元化

  教育投入是我们能够提升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经费投入方面我们首先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提高生均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强教育经费投入的强度,到20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应达到7.2%,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20%,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5%。从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投入是多元化的,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社会投入占的比例很大。因此中国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投入,使中国的教育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更加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 wzgzs    时间: 2009-11-28 07:49
【相关链接】

  教育竞争力的内涵

  本研究认为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产出在和别国比较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其内涵包括4个层面: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规模以及教育质量;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对经济的贡献;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

  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本研究建立了4个维度16项指标的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维度一:反映教育发展水平,包括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文盲率、职工培训范围、职工培训的可获得性、学生学业成就和教育体系质量8项指标。维度二:反映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包括全职研发人员人数、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和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4项指标。维度三:反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教育系统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和大学教育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两个指标。维度四:反映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这里用居民科技论文以及专利数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个指标来反映。

   本研究数据来源包括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国际竞争力排名研究中的教育指标数据、世界银行的教育统计数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统计数据。

  本报告得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26日第4版

  本版编辑:王亮 易鑫 李凌 制图:张劲松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