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数形结合”,激发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1:5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数形结合”,激发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
辽源市西安区和宁街小学  冯雅秋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而“ 数形结合”就是巧妙地实现数与形之间的互换,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图形的直观特征中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数形结合”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把“数”与“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于不用层次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算理、运用算理,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实现有效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以“数形结合”,激发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
心理学专家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时,处于愉悦的心理状态,课堂上敢想、敢问、敢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度,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面,数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六年级上学期教学求环形面积时,学生对根据题中叙述的题意,分辨外圆、内圆的半径时,有时较模糊,造成列式计算的错误,这时我就想到学生对用圆规画图非常感兴趣,平时就喜欢用圆规画大小不同的圆,喜欢用圆规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于是就引导学生求环形面积时,用圆规画示意图,在图上标出已知的条件,帮助辨清题中已知的是内圆、外圆的直径还是半径,再列式解答,班级98%的学生做出正确答案,就连学困生也露出了成功的微笑。这样,利用学生喜欢的事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又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二、以“数形结合”,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形结合的实质是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图形的结构中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来解决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于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读题,边展开积极、合理的再造想象,把题中的文字在头脑中“翻译”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把题意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用图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时,怎样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算理,在教学中要发挥线段图的作用,让线段图在具体与抽象中起到沟通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算法的由来,正确进行解答。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课始创设情境:小区铺一块绿地,每小时铺这块地的1/2,照这样计算,1/4小时能铺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在引出算式1/2×1/4后,我采用三步走的策略:第一,学生独立思考后用图来表示出1/2×1/4这个算式。第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优生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形,交流自己的想法,引领学困生。学困生受到启发后修改自己的图形,更好地理解1/2×1/4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第三,全班点评,展示、交流。再如,学习“植树问题”时,先与学生们一起玩手指游戏。即出示两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两个手指一个间隔。”接着出示三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两个间隔。”……从而得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手指数=间隔数+1。情境引入后,出示例题:“同学们要在长3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也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式解答,并设法验证。汇报时,有些学生是通过画示意图,进行“实地”植树来验证;更多的学生是通过画线段图来说明。大家均验证出: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植树的总棵数=间隔数+1。又如,在公因数、公倍数的教学时,可借以集合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形象,把静态的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便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1:59:17 | 只看该作者

三、以“数形结合”,灵动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数与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形象易懂,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利用数形结合,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定势,学生可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不拘泥于教师教过的解题模式,选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追求解题方法的简捷独特,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逐步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六(1)班同学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平均分为94分, 其中男生的平均分为92分,女生的平均分为97分,求参加比赛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 用学生易于观察的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用黑条形图形表示男生用白条形图形表示女生;图形的高度表示分数,宽度表示人数,结合题意,全组平均分应该在它们之间,用虚线标出来。根据平均数移多补少的规律可以知道;图中女生多出的分数A移补到男生少了的分数B,由此可见得到一个等量关系式;男生人数X(97-94)=女生人数X(94-92),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就很容易看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再如:一个数减少几,另一个数减少到几才能使剩下的量是第一个量的几倍。如果没有图形只给出数量关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因为这是四年级知识。但是此题将图形与数量结合呈现,就大大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学生可以一边借助图形一边思考寻找解题方式。实际教学中有95%的学生做对了!而且这道题既包含了图形的表义,又揭示“倍”的含义,借助图形,使解题过程变得更简洁、更方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其思维视角是多向的,其思维方式是多样的,面对多种解决方案,深化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更有价值的是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无形中把学生一般思维过渡到高级思维,并且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借助具体生动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形象思维这个中间环节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抽象关系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解决问题方式从“单一性”走向“灵活性”,体会到数学内在的魅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说:“数形结合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9: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