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1:1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李林桦  广西梧州市藤县天平镇新兴小学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笔者就如何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进行了几点尝试。
【关键词】创设   情境   优化   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课堂上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高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还是失败的。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教师。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谈谈几点想法。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在何时创设情境,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一、创设愉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乐之”,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人以物思,辞以情发”,情从何来,乐从何生,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乐学。我觉得低年级的孩子,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在“比一比”中,创设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在大森林里,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连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了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又例如:在“长、短”的教学中,我用这样的故事导入:“国庆节快要到了,智慧爷爷特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品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尺子、铅笔、彩纸之际,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用一句“请大家摆一摆,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来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达到自由交流,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1:13:59 | 只看该作者

  二、创设疑问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学则须疑,疑则引思。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激疑、质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通过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导入时设疑,激发思维。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等。
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问题去激发思维的火花,我们利用课件,进行导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行走在一片荒草丛生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的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八戒吃西瓜的三分之一,我吃西瓜的六分之一。”八戒一听瞪大眼睛,很不高兴的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最少,你吃得最多。”话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致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学生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及其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而不能,教师趁势而入,因势利导、展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就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三、创设议论情境 ,启发学生深刻思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学习,让媒体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分的联系。议论可以使一个模糊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楚、明朗。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例题、习题和讨论题等材料,给学生创设一个他们之间产生议论、甚至产生争论的学习情境。由于小学生争强好胜,参加讨论时,情绪非常兴奋,思维特别活跃,甚至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获取的知识往往根深蒂固的烙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协作学习,有利于敏锐的判断思维的培养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条边长短有关”的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认识,我们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电脑屏幕上出示一组两个角的两条边相等而角度不等和两个角的两条边相等而角度不相等的画面,要求学生们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70%的学生非常肯定的判断角的两条边长角就大这一错误判定。此时,我并没有及时否定,而是要学生以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生们在一起通过画、比、量、议等多种方法验证,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时,为了学生更进一步直观验证,展现认知过程,利用电脑屏幕,显示一个高亮度的“角”,要求学生注意这个角的两条边变化时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学生们目睹着两边慢慢地延伸而角的大小没有变化,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和观察明白了道理,统一了认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1:14:04 | 只看该作者

  四、创设激励情境,促进学生敏捷思维
    实践证明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挖空心思去争取胜利。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具有运载信息量大、反应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综合表现力强和容易控制的特点,恰到好处的创设一些激励情境,有利于学生敏捷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学生学习20以内口算加减法时,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看式回答。这样,教师很难以照顾到每一学生,不能达到提高所有学生口算素质。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过关斩将”的游戏型课件,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当学生提前或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的完成任务,把关的“将”才会让其进入下一关学习,否则仍然返回这一关,而且每一关都有不同的难度,越到最后,难度就越高,要求学生的反应速度更快。学生在这种人机挑战、激烈竞争的氛围中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培养竞争意识和学习毅力的培养,学生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创设应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常规教学受到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很好地创设实际问题应用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而多媒体计算机却有模拟性强的功能,能很好的创设一个虚拟应用情境。
  如:学生学习“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后,在综合练习中,借助录像,设计了一组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春游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美丽的大自然:青山、绿水、湖泊、白云、飞鸟和孩子们捉迷藏、丢手巾儿等游戏相映成趣,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趁学生正入情境时,画面嘎然而止,出现了一组数据:捉迷藏有11人,丢手巾的12人,跳皮筋的24人。老师抓住时机提问,谁能根据这组数据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提出了如:跳皮筋的比捉迷藏的多多少人?丢手巾和捉迷藏的一共多少人?等十多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喜闻乐见、亲身经历的生活情境,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事物,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提出了自己想提的问题。这样做不仅较为顺利的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转换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创设情境,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16 10:53:03 | 只看该作者
秀获奖论文创设教学情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9: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