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服务的,课堂是有益学生发展的;学生的参与能使技术与知识更具活力和生命力。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时,学生的感官参与程度较高,行为参与程度也在提高,但这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思维参与,那整堂课仍流于表面的热闹。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师生或生生的协作工具。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人数、教学内容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常常使得教师有心无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在学习《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5~6人小组自己选择调查内容,然后分配每一个学生一项任务,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对调查内容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在进行数据调查的过程中,我利用摄像机对与每组学生进行全程摄像,让学生清楚的体会学习的过程。在课堂展示的时候,每组学生都制作了课件、网页等媒体资料介绍了本组的学习情况。在这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们在本课程中,提高了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了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无法在书本中学习到的能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技术不仅是在课堂上,它同时在课下也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良好的交流工具。我和学生都有QQ和e-mail联系。我在QQ聊天中,经常会单独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学生讲解有困难的题目。有时,我也会跟学生聊一些学生们关心的问题,这可以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不只是作为呈示教学信息和抽象知识的载体,它更多地是作为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
五、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
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犹如登山,虽步履艰难却步步升高,最终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等知识理论,对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的突破重难点。如在讲《内环境》一节时给学生补充血液循环的知识时,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以后测验这一内容时,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上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