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20: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蔡莉    赵萌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论文摘要】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本文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实施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之间的整合应该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以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发展的一种理念。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信息素养;地理素质和技能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也对传统教育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实施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学习是一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教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顺序;建构主义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创建情境-协作学习-独立思考-讨论验证-意义建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正是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种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网络环境则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学生的互动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目前国内对课程整合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它突出的是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各学科的教学。何克抗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1]。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应该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应该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20:23:05 | 只看该作者

二、具体的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时时处处考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环节,借助信息技术的教育平台,扩展对地理学科课程知识的理解,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认真总结,认为要做好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一定要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在实践中探索,真正将信息技术融进我们的学科课程教学中,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课例来介绍我们是如何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
教学实例一:
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FrontPage网页制作
地理课教学内容:两极地区
    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放映一个关于南极地区的Flash动画,引起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设计一个网站,名称为“走向极地地区”,在网站中介绍自己小组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考察极地地区的计划等内容。
    前期学习、收集资料情况:
信息课:学习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了解“搜索引掣”查找信息的方法,并掌握下载各种信息的操作方法;学习有关制作网页的知识(使用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简单设计网页大框。
    地理课:首先学习了有关两极地区的基础知识,认识两极地区在现今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将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上网搜寻答案,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然后把主题介绍给学生,提出任务,对学生进行问题导向。
    信息查询:学习者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信息,分析、辨别,并加以归类、整理。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个体完成,也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共同设计网页内容、共享资源、分工合作。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了大量有关两极地区的知识,提出了自己考察极地的计划和前期准备情况,准备按照构想制作出自己独特的网站。
    后期制作、展示情况:
信息课:在信息课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组织,由小组依据主题任务,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作不同的分工,各自先行完成自己的任务;小组成员交流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互相提出评价与建议,以取长补短;通过小组成员的集中智慧,共同完成任务,组内每个成员制作各自的网页,由组长制作主页,将组内其他成员的网页链接起来,组成完整的网站。
地理课:为学生展示电子作品的阶段,学生制作的网站以介绍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为主,辅之以小组考察南极或北极地区的计划,然后大家共同进行赏析并对考察计划进行评价。学生在展示中对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制定考察计划时有的小组也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从装备、器材、资金方面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创意独特、情趣盎然,获得了大家很好的评价。学生也从整个的准备、制作、展示过程中更加学会了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20:23:10 | 只看该作者

后期评价:在前期的信息查询中和初步设计中学生主要以个体活动为主,在后期的制作和展示中以互动协作式学习为主。但不论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还是协作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创设了一个有效地支持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目的,并且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计算机工具使用技能、地理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教学实例二:
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FLASH动画制作
地理课教学内容: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确定主题,创设情境:设计如下主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旅游,请大家帮助学校设计旅游方案,要求利用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设计合理的路线,并将路线和主要旅游景点展示出来。
    前期学习、收集资料情况:
信息课:学习FLASH绘画工具的功能及操作方法,基本的动画制作(移动渐变动画和引导层动画),图片的导入及修改方法,复习网络基本操作(搜索信息的操作)。
    地理课:了解交通的重要意义和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网,主要是铁路和公路,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能够借助地图和其它工具(网络查询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路线且能够通过简图的演示向他人介绍。
    后期制作、展示情况:
    信息课:在信息课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组内成员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作不同的分工,对获取的各种信息(地图和交通工具图案)进行加工、处理,并先行完成自己的任务;再依据小组选择的主题任务(不同的旅游路线),制作动态旅游路线图,在地图上显示所要采用的交通工具,所经过的交通运输路线,在旅游景点设置进一步的动画简介,介绍旅游景点的特色,形成本小组的精点旅游线路。
    地理课:为学生展示动画作品的阶段,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动画展示自己根据要求选择的最为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设计的路线,交通工具往往是以图片或动态图片的形式出现,而路线也实现了闪动或沿轨迹路线运动;在展示中学生以导游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景点及所经过的线路;最后大家共同进行评价赏析。
后期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本次主题就是要设计这样的情境,给学生以宽泛的命题,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自主发挥;并且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包括各种信息的搜索与下载,FLASH软件中绘画工具的使用,基本动画的制作、图片的导入及修改等等,地理课中所掌握的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和设计合理路线的能力,将知识外化;还有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中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整个教学过程关键在于设置了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并在前期学习过程中铺垫较好,因而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地理素养。
三、体现的意义
通过这种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借助多媒体愉快、自主的探究发现,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交互学习过程中,实现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从地理课的要求来说,更重要的是学生地理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在搜集材料、制作电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熟练掌握学习内容,才能完成任务,在这时,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意义建构者,这种教学模式,是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飞跃,也可以成为联系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良好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20:23:14 | 只看该作者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给学生彻底松绑,切实使学生发挥主人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动性,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把教学过程真正设计成以学生为主角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不能怕学生探究不了而不让学生探究,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它体现的意义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灵活运用,和自己对世界的看法,重在对新的思想的表达,而不仅仅是对现成知识的表达。它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核心特点,即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素养、动手操作等的多项集合。而教师往往发现,学生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超过了事先的预想。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理论,是学习中心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倡学生自己通过对外界的认知,主动构建自己的新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鼓励集体协作和相互帮助,但核心是学习者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因此,它的重要特点,是学生体现在作品中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3、突出了课堂的趣味性:在以往的课堂中,学习的内容未必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难以给学生较多的兴奋点。如果由学生去搜集材料,他们肯定要寻找自己所喜闻乐见的事物,从而使课堂信息量大增的同时,趣味性大增;而且由于他们自己经过思考、操作完成了电子作品,完成的又是自己最有兴趣的内容,所以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具有成就感和进一步研究的动力,也激发了大家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4、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在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的探索与创新,学生在广泛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加工、综合、思考、再创造,因而电子作品将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并且可以把不同学科综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几个重要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由原来的讲解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地位的转变,使学生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能有机会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媒体作用的转变,使教学媒体从教师手中转化到学生手中,使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的转变,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逻辑综合、讲解说明式的过程转变为以意义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利用各种资源,由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搜集材料,制作电子作品,演示电子作品的形式发现知识、理解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6: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