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21:3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东丰县二龙山乡中心校    王丽君    张成
【摘要】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加强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活用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创新意识
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已迫在眉睫。《语文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由此可见,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加强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活用创新,势在必行。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参与研究探索实践,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真正做到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教语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整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一些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切磋,探讨。

一、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课件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平淡的语文教学生动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时,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西湖美景图,配上悠扬抒情的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再加上入情入境的导语:“是啊,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引领学生走进西湖美景,将学生对西湖的向往之情和兴趣激发出来,有效营造和谐的情感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21:35:28 | 只看该作者

   
二、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 这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语文也可以说是创新的产物,在语文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责任。一个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课件,它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便捷,获得知识更迅速。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如《惊弓之鸟》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时,教师用课件提示“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几组关联词,让学生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根据学生基础层次的不同,要求学生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在大面积的说话练习中,让学生理解更赢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再引导学生从全文看你觉得更赢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们各抒己见,热情高潮,理由充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语文教学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一部分学生不敢大胆的发言,怕自己回答不对引起别人嘲笑等等,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程度都不是很高。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后,我以班为单位建立一个 QQ 群,供学生在网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网络上还可以匿名,不用担心说错被人嘲笑,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新形式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而是通过信息技术营造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 式。学生不只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 QQ 群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方法和知识。这种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形式,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人员的限制,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信息技术,改变语文教学形式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语文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语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让语文学走进生活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落实,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的支持。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21:35:34 | 只看该作者


1、情境教学法。即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和创设 语文学习所必须的情境进行教学。 或播放故事, 或配乐朗读,或呈现图形图像,或观看动画,或观看视频等。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图形图像,图文结合,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的情境、句段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用动画、视频等再现文本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雷雨》的起始阶段,笔者播放视频,让学生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动机。为使学生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笔者再次让学生观看视频剪辑:屏幕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 分昏暗。学生观看视频剪辑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满天”是什么意思?2.“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3.“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4.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场景,品词析句。

2、模拟教学法。即利用各种媒体,模拟文本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常识性说明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不足,根据课文的文本难以理解一些科学性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模拟,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笔者利用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开展教学,如点击“松林与海水”课件,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树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深埋在淤泥里的情景。

3、课前预习法。即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并接受辅导。“精读课文”教学之前,笔者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学习有关的资料。课上安排学生交流的生平、作品等文学常识和课文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介绍等。有些课文,涉及到社会、环境、历史、军事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对这样的课文非常感兴趣。如,在教学《南京长江大桥》一课,为什么建造长江大桥?大桥有多长?是谁设计的?什么时候建造 的?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却是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笔者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资料。

4、技能指导法。即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的语文技能进行指导。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指导,可以提高训练效果。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录音,组织学生进行听话、记忆、复述等活动,可以训练、指导学生的“听”“说”等技能。可以通过播放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 可以利用大屏幕呈现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呈现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过程,指导 学生学习笔顺、分析字形和书写汉字等。可以用媒体呈现同题佳作,供学生借鉴,实现习作指导;将学生的作文展现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评改训练,实现作文修改的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21:35:38 | 只看该作者


五、信息技术,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 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画杨桃》一文中 "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 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 定格, 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 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六、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朗读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那古老的木桥、潺潺的溪水、绿荫中若隐若现的农家小院。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乡村美景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乡村的宁静美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人类踏进新纪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活、学习中将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与方法,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研究怎样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更好地整合,在研究中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快乐自主地学习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堂会焕发新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5: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