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7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06: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过去基础教育主要抓双基。这固然重要,但不全面。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狭隘的基础观转变到全面的素质观,既抓紧落实“双基”,又要抓紧好习惯养成、智力开发、情感培养、意志锻炼等,使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都能得到发展。
现在我就语文课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谈些看法:
        一、弄清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性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因此,我们现在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弄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性的特点。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认识世界反映世界用形象和图画说话,而不是以三段论说话,或空喊政治口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有限度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一工具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仅仅是渗透。如哲理诗《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言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属性。如《丰碑》这篇课文,在环境恶劣,任务艰难,装备简陋的情况下,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需物资,完全有理由有可能让自己穿上御寒的棉衣,而他却穿得十分单薄,为了革命,在最艰难的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被冻死了。课文对军需处长牺牲的神态、动作等作了细致描写:“镇定自然的神情,”说明面对危险毫无惧色,“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表现出军需处长面对死亡泰然置之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座“晶莹的碑”,激励后来人,他忠于革命,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为后人传颂。这就是课文的“渗透性”所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06:45: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可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即渗透于识字、阅读、作文各种课型中及字、词、句、段、篇等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其次,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即课堂教学、作文、考试之中识字教学可以结合字的形、义及形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立场;阅读教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系统的教育;作文教学可以从观察、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及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作业中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形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养成谦虚、不耻下问的美德,考试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诚实、慎独等优良品质。
         二、指导学生“悟神”,捕捉文章隐情。
“神”乃文章之魂。阅读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捕捉文章神韵的过程。既要透视显中之隐,又要品出言外之意;既要体查文中之情,又要再现内心视象。文章的“神”具有“潜伏”性,作者把他熔铸在字里行间,必须依据语言文字去领会,去接受,去转化。如 《会摇尾巴的狼》,它的神就在“会摇尾巴”四个字中,就在摇尾巴的过程中,暴露了它的凶残的野性和愚蠢的狡诈。
        一篇文章的“神”,可以包含许多方面,导致语文课思想品德教育的“多元性”,教学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准确地扎住教材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把握住作者的写作动机。有的教师在教《狼和小羊》时,让学生续讲“狼被人打死了,小羊得救了”,制造了“大团结”式的结局。这虽然符合中国“扬善惩恶”的传统思想观念,但是从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看,“准度”不够。作者的原意在于讲述一个道理:“凶残的恶人在做坏事时总要千方百计寻找借口,善良的人切不可上当受骗”。如果设计“大团圆”的结局,学生的思想认识就落在了“善良会有好机遇的,是会有好报的”这个基点上,这对儿童的成长无疑设置了心理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06:45:00 | 只看该作者
三、提高学生认识时要把握“尺度”。
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中的具体课文,二是嘘唏语文的具体学生。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有很大的弹性,这就要确定合适的“尺度”。超过这个“尺度”,学生难以接受,低于这个“尺度”,达不到思想教育目标。在确定语文课思想教育“尺度”时,学生这个教学对象的参照价值尤为重要。同一篇课文,同一个句子,同一个词语,会因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尺度”。这固然给老师的施教带来困难,但也给教师发挥创造才能以广阔的空间,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在教《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时,抓住重点句:“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找出“争分夺秒”与“仍然”两个关键词语,并在比较中加深了对关键词语的领会和理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贯彻“文道统一”,让学生通过对词句的领会 去把握课文的中心,也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教学之中。”在确定“尺度”之后,应当引导学生沿一定的梯度去达到这个“尺度”,这就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如在教《飞机遇险的时候》时,把握好课文中的周总理当时处在什么情况下,用怎样的口气说,这个“尺度”去问学生,让学生懂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06:46:00 | 只看该作者
飞机出现险情,小杨媚因没有降落伞包又急又怕,哭了起来,所以总理用鼓励的口气。”工作人员相互推让伞包耽误了时间,所以总理用命令的口气。这样思想教育的“尺度”进一步提高,同时进一步点拨:“当时时间紧迫,情况危急,危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大,我们的总理在这特定的情况下,沉着冷静,一方面解包给小杨媚,并给予鼓励,另一方面拒绝工作人员送他的伞包,并命令他们赶紧准备,”此时,学生已领悟:总理在危险面前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想到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
          四、要在语文课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注意几点:
         1、坚持因文诱导,不搞生硬“查比”。教师必须根据课文固有的德育因素,从“效度”着眼,从学生实际出发,加深感受,尽量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这样,语言文字理解了,思想品德教育也尽在其中。不能形而上学的认为,联系实际就必须让课文中的人与事与现实生活的人与事相对照,进而查比自己思想品德上的 错误、不足。事实上,生搬硬套,人为地拔高,堂堂对照课文查比,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坚持情感熏陶,不空洞说教。情感是认识转化行为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只有用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动心,动情,才能在求知、练能、开智中育德。反之,干巴巴灌输,枯燥无味的说教,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如教课文《月光曲》时,通过多媒体放出录象,并有声有色地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接着把描写《月光曲》的文字摘出来做画面分析,研究音乐的变化与音乐家情感的变化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找出贝多芬情感由平静到激昂的变化内因。学生自然地懂得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对不平社会的抗议。最后,同学生一同以饱满地感情朗读这段文字,把“情”与“理”融于一炉,让学生在情感冲动中自然地“晓理”,不做空洞说教。
         3、坚持计划施教,不搞时断时续。语文课文中思想教育既不能“信马由缰”,听其自然,也不能凭情绪好坏,时紧时松。需要的是自觉“传道”,贵在持久。教科书中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排的,都有很强的教育性。要发挥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首先要总体构想,弄清全册书向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要研究每组教材中各篇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再次,从每篇课文入手,把握教材进行思想教育的固有因素。要课课落实,环环相扣,久而久之,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依托的,脱离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训练,或避而不谈语言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就不能叫语文课。人们时常谈到王国维所说的求学的三个境界,实际上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何尝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7: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