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3-6 14:04:2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在教学中与美术组的同仁们交流时得到的共识—“较难上”的课。的确,欣赏评述课要上得比其他三个领域课生动、深入不容易。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而欣赏评述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让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联想,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自信力、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是手工、绘画的训练,而轻了欣赏评述!这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说说,没有什么重要的!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学生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如我们用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
在欣赏评述教学中有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的侧重点。我认为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几类:
(一、)专题欣赏评述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是主要侧重点,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主课业。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我们教师往往让学生一边看着作品或图片,一边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效率是不高的。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使学生丢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因此,我在上欣赏评述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课前有备,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述,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二、)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其他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如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每完成作业或作品后,我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
(三、)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评述教学。如引导学生参观校内、校外的美术作品展览;还有对学校里不同环境,如楼房、树木和校园文化墙等景观的观赏。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总之,我们在进行欣赏教学时,主要是围绕学生身边的事物,既然是学生所熟悉的,那么学生就会有参与的热情。有了参与的热情,就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