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两大问题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二、“先放后收”与作文教学
(一)“先放后收”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原则
“先放后收”作为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的过程,讲求的是“放”与“收”的辩证关系。宋人谢枋得据“先放后收”原则编的《文章轨范》分两部分,前半叫作“放胆文”,后半叫作“小心文”。编者写道:“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此集皆粗枝大叶之文……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突。”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对这段话进行了阐释:
“先放后收”即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放”,即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提笔为文时,倘能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就能大胆抒发、放笔行文——这种“心理状态”,正是作文过程所亟须的。同时,“放”也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一种天性,应贯彻始终。“放”到一定时候、一定阶段,强调“收”,使习作者注意对文章的修剪、约束。“收”即对文字(炼字锤句)的考究,对文面(行款格式)的讲求,以及对文体(体裁样式)的留意等。
事实上,关于“先放后收”,古人的论述甚多:“作文之体,初欲奔驰”(欧阳修《与渑池徐宰》)、“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跑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王筠《教童子法》)。
这种先放后收,我想,可以换一种哲学方面的思路。要想事半功倍,就必须按规律办事,先掌握规律提高认识,再加以实践,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总的目标体系应当是:
可见这一体系符合“先放后收”原则。
(二)教学目标的“先放后收”
“先放后收”的实质是教学目标的循序渐进式实现,所以“先放后收”的过程肯定也是一个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目标过程体系。就作文教学来说,我把其目标体系设计为: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联想)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作文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新闻引路和序列作文训练,详见后附的《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教学大纲》与示例教材)。其设计符合“先放后收”原则:
(三)施教过程的“先放后收”
A.先练后导
先练后导的核心操作:下水-激情-习作-讲评-修改。
⒈基本操作方法:
实施“先练后导”的作文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上不给固定写作提纲,不用范文引路,不作滔滔不绝的写作指导,只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让学生独立选材,进入写作状态,十几分钟之后,学生大体完成起草再开始评议。评议结束,学生根据评议的内容结合自己习作的实际情况,对习作进行修改。提倡作文用纸和数学作业用纸一样(方格作文纸有框框,会给学生一种限制的感觉)。
⒉“先练后导”的特点:
(1)“先练”让学生有独立的思维过程,同时让老师更加熟悉和了解学生的情况。练习前的简要审题指导意在提高学生写作的目的性,激趣的过程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先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形式和内容各个独立,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能独立表达自己思想,写他们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形成信息的反馈,使老师在“导”的过程中心中有数。这个过程改变了传统“先导后练”教学模式中“导”的盲目状态,使教师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并尊重了学生写作的个体性和实践性。
(2)“后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融指导、批改和讲评于一体。“先练”使教师对“导”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使指导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这里的“导”虽是“练”后,却是在学生作文修改阶段之前,起一种桥梁或承接作用。经过这种指导,学生能及时清楚地看到自己思维过程的特点、与其他同学思维的相同与否,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对作文加以修改,这个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发表教师意见供学生参考,使学生明确:老师的指导只供参考,而不是标准的作文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文有法而无定法”的正确的写作规律。
(3)“先练后导”作文教学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它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因材施教;从写作学的角度来讲,它保证了学生写作的独立性、实践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强调了激趣、修改(信息反馈)。
(4)从哲学层面思考,作文教学规律是写作规律与教学规律、心理规律的兼顾。众多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作文,动口不动笔,特别是不了解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在“先练后导”作文教学中强调教师事先“下水”,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使教师明确此次作文的难度、难点,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老师也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略谈“先练后范”
笔者对“看图?编文?作诗”模式进行扩充运用,实质成为“先写后范”的作文观点,即在“先练后导”作文教学的“导”的环节,恰当地出示范文--可以是老师下水文,也可以是学生在起草过程中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思路及手法等与范文作对比,从而让教师的“导”有据可依,内容实在。
(四)学习过程的“先放后收”
1.在研究中,笔者提出4X积木思维快速作文法(详细操作请参阅《让思维舞蹈的脚印凝结成青春的美文》一文)。通过下面的图示,可见该法就学生的写作过程来说是符合“先放后收”原则的。
根据“先放后收”原则而设计的上述体系是一个整体,既有教学总体目标,也有教师的主导施教过程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已初具教学法的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