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主从串学”模式上略读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14:3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欣赏文章  “主从串学”模式上略读课
厦门实验小学 王庆欣
“精读课文”重在精细研读,精心赏读,精巧悦读上,并能习得一类课文的学习方法等;而“略读课文”中的“略”,既是简要、粗线条的阅读,又含有“策略阅读”之义,即使根据精读课文的学习所得,结合略读课文的实际,选择适合学习本略读课文的策略,以自读自悟为主,从略读课文中获得“写什么”与“怎么写”等的语文知识营养。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往往呈“插花状”编排,有时是一课精读一课略读相伴,有时是先两课精读再配以两课略读,有时一课精读配两课略读。针对这样的编排特点,可以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分开教的惯例打破,进行“精略相随,一主一从,以主带从”的教学,不妨称之为“主从串学”模式。这种模式将一篇精读与一篇略读“捆绑”,可以是按教材编写的“序”,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重新安排,精读、略读两篇课文课连起来上3课时。精读课文以师生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教得细。与一般的精读课相比,教学时间适当压缩,一般占用的时间长度为60—65分钟,余下15—20分钟的时间,梳理精读课文的学法,并为略读课设计合适的学案。略读课以学生依据学案自学为主,并进行汇报和交流,最后还必须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主从”关系的两篇课文学习所得进行必要的“总结陈词”。



一、步骤与意义



(一)基本步骤



1.课前布置学生两篇“捆绑”预习。提倡“不预习,不上课”,预习时,要求学生不仅要通读两篇课文,还要联系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设计略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留待检测其他同学的预习效果。



2.第一课时完成精读课文的教学。从整体感知、深入学文、重点剖析、情感体悟等方面,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3.第二课时前20—25分钟,赏读精读课文中的精彩语段,对“得意”“习言”方面进行细致的品悟,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后15—20分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形成统一的略读课文“学案”。这份学案既是学生独立阅读略读课文的凭借,也是而后交流时了解同伴学习成果的依据。



4.第三课时前30分左右,围绕“学案”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以学案为交流汇报。



5.第三课时后10分钟左右,“主从集结”串接悟法。像“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那样,请学生结合两篇课文的整体学习,谈谈“我的发现”与“我的收获”,再根据两篇课文的主题或体裁,推荐一些主题或体裁相同、类似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趁热打铁”,提高自己的课外阅读量。



(二)主要意义



1.凸显以精带略的阅读方略。语文教材编写,精读为主,略读为辅。精读以师生合作学习为主,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在学习同伴的思维启迪、情绪感染下,从精读课文中汲取语文与人文的双重营养,更重要的是能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习得方法,再以所学之法自学略读课文,从独立阅读的实践中磨砺阅读阅读能力和其他语文学习能力。



2.突出独立阅读能力培养。一本语文书的容量毕竟有限,仅靠语文书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显然是“杯水车薪”,大量的必须依靠学生课外的独立阅读。课内阅读教学无非是“例子”,在主从串学模式的阅读课堂上,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被置于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在精读课文的阅读实践中,尝试编拟“学案”,学习略读课文,主要是依据“学案”独立进行,自我实践的时空得到了保证,从而有效地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



3.增加了课堂学习容量。表面看,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随串学”,总课时数并没有增减,还是3课时,但在第三课时的最后环节,“主从集结”串接悟法,引进了“我的发现”,让精读与略读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在对两篇课文的内容和章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对比和总结中,无形地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设计举例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再见了,亲人》与《金色的鱼钩》是前精、后课两篇课文运用“主从串学”模式,连上三课时。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前20-25分的精读课文教学因与一般精读课无太大差异,设计从略。第二课时后15—20分钟和第三课时,设计如下:



(一)观察课后“思考与练习”,设计新“学案”



1.《再见了,亲人》学完了,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值得同学们好好读读。想想这些题目都包括哪些类型?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再见了,亲人》的第一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金色的鱼钩》这篇略读课文可以设计什么样的类似的问题呢?(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哪几次写到了“鱼钩”,为什么把“长满红锈的鱼钩”说成是“金色的鱼钩”呢?)



3.若要模仿第二题,你又会为《金色的鱼钩》的学习设计怎样的问题呢?(课文中有不少表达“我”内心活动的句子,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



4.聚焦《金色的鱼钩》前三个自然段,说说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



5.教师引导学生立足课前预习的基础,师生合作,设计一道练笔题:



请仿照《再见了,亲人》的前三个自然段中的任一段的写法,用第二人称,将《金色的鱼钩》的最后一段话进行改写。



(二)围绕“学案”,自学《金色的鱼钩》



(三)学生交流、汇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14:35:13 | 只看该作者
(四)精略聚合,串接悟法



1.快速阅读两篇课文。说说两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写人的文章。第一篇写群体,第二篇写个体。都是通过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都是选择感人的事例,很有典型性。)



2.说说两篇课文的不同点。(第一篇采用第二人称,第二篇采用第一与第三人称叙述。第一篇的事例写得比较浓缩,较为抒情;第二篇的事例铺展具体,突出人物的外表与内心的描述。第一篇的情感比较外显,第二篇的情感比较含蓄。)



3.《再见了亲人》课后设计了这样一道“小练笔”——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为什么课文并没有把这部分的内容详写?这对我们今后的习作有怎样的启示?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体,只要是拥有了高贵的品质,人生就必定是闪光的。若要用关键词来点击这两篇课文中人物的特点,你会想到哪些词呢?并请简要说明缘由。



2.布置作业。



三、注意事项



需要指出的是,在采用“主从串学式”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高度重视“学案”设计



运用“主从串学”模式,从精读课的课后“思考与练习”中学习设计略读学案的环节是从“主”到“从”连接点,也是模式运行的关键点。设计“学案”,以精读的课后问题的品悟为基础,同时,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要追求统一,这样的“学案”,真正体现了精读课习得方法、略读课运用方法。



(二)要敢于真正放手



对于略读课文,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真正“放手”,要努力遵循以学生自学、伙伴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原则,不“独霸课堂”,不“强拉硬拽”,不“喧宾夺主”,将品、议、想、读、说、写等的权利真正意义上还归学生。只有在“愤悱”之际,教师才予以必要且切中要害的点拨和帮助。同时,在课的最后10分钟,教师要有引领学生回归“精略整体”的意识,不要担心要求太高,只要授之以法,长期坚持,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得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5: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