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电教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21:2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电教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东辽实验小学 姜玲玲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 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 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 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 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1/3时,我设计了两框投影片。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 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 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 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 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 要好多少呢。
三、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 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 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的改革、技术的更新是形势的需要,因此“一大一小”两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应彻底改变,让电教媒体逐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若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事实上,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不理解教学情境,直观效果不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上,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4: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