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
辽源市龙山区多寿路小学校 王海娜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而学生对作文教学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在我以前的作文教学中,无论自己在课堂上怎样的主观努力,即使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其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学生学写作的兴趣并不大。我担心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新鲜之感、喜悦之情就荡然无存了。
我静下心来,对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做了一些小小改革,但收效很好,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点喜悦:
妙笔生花
“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可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或是提笔皱眉不知所云,或胡编乱造词不达意,更有甚者看见发作文本就咧嘴,使我们班级的作文教学处于尴尬境地。一次课间我在无意中发现孩子们围聚在一起兴致勃勃的谈论什么,我好奇的走过去,发现孩子们议论的焦点是一个很精美的小本,里面图文并茂,我不禁被深深的吸引:天啊,那是一篇篇生动的日记,旁边绘有和内容相关的图画,难怪孩子们争相传看!听着、看着、想着,我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要是孩子们如此喜欢他们的作文本,结果会这么样呢?
很快我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一本名为《妙笔生花》的特色习作本诞生啦!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特点:封面是以小荷才露尖尖角为背景;扉页讲述了诗仙李白的神奇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少时作梦,见其所用之笔头上忽生出一朵朵灿烂之花。李白大喜,便用其笔于纸上飞快书写,落笔之处,皆是花焉。经此梦后,其文才富丽俊逸,名扬天下。后喻文人才思泉涌,文思丰富,下笔成章。”这让孩子们知道“妙笔生花”这个词的来历。
习作本的主页里分:遍地开花、图里看花、锦上添花、花团锦簇四个部分。让我以一篇以“我的家乡”为题的作文为例介绍一下这本习作吧!翻开这本习作映入眼帘的是“遍地开花”,孩子们把对家乡的描写述于笔尖,工整俊秀的字迹如朵朵绽开的小花,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家乡的热爱;文章的结尾处有两块自由的领域,一是“图里看花”,孩子们根据作文的内容,为其配以图画,熟悉的龙首山,巍巍的魁星楼,潺潺的辽河水在孩子们稚嫩的手中纷纷跃然纸上;另一自由领域:“锦上添花”则是留给老师书写评语的天地,简短精悍的语言定会给文章润色,使其“锦上添花”!而在这本习作的封底就是“花团锦簇”的所在,是对孩子们一学期写作的总评,让每个孩子在结束一学期的学习之后看到自己的丰硕成果。
一切都成为了有情有意的生命之物,一切都成为了有图有文的教育载体,拨动着孩子喷薄的情感,睿智的思想和灵动的趣味。前人说的好: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框框里跳出来。这样孩子们才会感到兴奋、感到新鲜、感到求知的愉悦。这本《妙笔生花》让孩子在课堂里的写写画画、涂涂抹抹不再受到批评,而成为光明正大的事情,您说,孩子们怎么不爱这本习作练习呢?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们班级的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它时的惊喜表情和兴奋叫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有了妙笔生花,孩子们的习作欲望有了,可写什么,怎么写?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孩子们手中的语文课本,书中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童话般的故事、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如此宝藏怎么据为己有呢?接下来,我们班的孩子们手中又多了本古香古色的小册,积累文中的妙词佳句,整理作家们的写作方法。对这个本的内容我没有具体的要求,笔的颜色可以五彩斑斓,抄写形式可以随心所欲。我记得有个孩子在积累老舍先生《猫》那篇文章时,本上五颜六色的词句,形态各异的猫咪贴纸那叫个热闹。还有个小男生在学到《黄山奇石》一课时,除在本上摘抄了文中的经典词句,还附上了他和父母去黄山旅游的照片,写下了自己登临峰顶的真实感受。这本薄薄的小册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也成了他们间互相交流的平台,它无不熏陶着孩子们的情操、发展着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得到由内而外的美的享受。而我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们在妙词、佳句、美文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写作能力。这就使死气沉沉的作文教学变得美不胜收。
除了以上的形式,在班级里还有特色作业集---诗情画意、快乐识字、鉴赏美读等多种形式,它们在我的语文课堂里都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这也许就是放飞孩子个性的秘方吧!
只要我们每一个当老师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就会拥有自己真正的实力,我们也一定会更具魅力,让孩子们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