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四,教委办伍菲婉老师来我们学校听了我的一堂数学课《温度》。
从中午接到校长通知到进教室上课,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这三个钟头里,我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涛汹涌。匆忙地定了课题,匆忙地看了教参,做了课件,写了教案,已经到了上课的时间!
上完课从教室里走出来,来到会议室,伍老师已经在会议室里等我了。我简直不敢抬头看伍老师(自己感觉课上的很糟),没想到伍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你辛苦了!
一个专家老师跑那么远,到我们这么边远的学校,给我这样一个“菜鸟”老师作指导,听完课后不觉得自己辛苦,反而体谅我辛苦了。伍老师亲切的眼神和话语一下子打消了我的顾虑。
之后,伍老师和校长对我的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新老师的爱护,对新老师成长进步的无限期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能力和知识的意见: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灌输,而新课程则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是啊,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对学生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独立意识的培养,这不是一件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事情吗?
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材创设了从天气预报中获取信息的情境,目的是激活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地的气温,再通过读、写零下温度,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体会负数、负号的特征,从而初步的感受和理解负数。为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读写温度,难点是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回过来看这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时间没有安排好,在“小小播报员”这个环节原意是让学生掌握温度的读数,但是因为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使得学生不敢发言,导致这个环节占用过多时间,所以后面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时间久很仓促了,而温度的比较恰好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如果非要说一个亮点的话,个人以为是在比较温度的时候,当学生显示出困惑时,我画出一个简单的温度计,在温度计上标出两个温度,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零下温度的比较很抽象了。
我想,如果今后的每堂课都能当做公开课来钻研,那么,一年后台上的我也许就不会如今天这般忐忑了。
|
|